





11月21日,“北京中国传媒大学校友 会成立大会”在我校实验教学楼400人报 告厅举行。来自北京地区及京外的校友 代表近400人出席了会议。国家广电总局 原副总编辑、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黄勇, 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巡视员兼副主任罗 建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王云鹏, 教育部应用语言研究所所长姚喜双,广 播科学研究院院长马炬,中国国际广播 电台总工程师周毅,中国传媒大学党委 书记李培元,校长苏志武,副校长高福 安,校长助理吴延熊、刘利群及我校各学 院、科研院所和机关处室的负责同志参 加了会议。参加本次成立大会的还有北 京星光影视设备集团公司董事长陈瑞 福,小马奔腾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 事长李明以及来自江苏校友会、四川校 友会、江西校友会和广东校友会等京内 外校友代表。会议由副校长高福安主持。
在成立大会上,中国传媒大学党委 书记李培元致欢迎辞,欢迎各位领导、各 位嘉宾、各位校友到会,并对大会的召开 表示热烈祝贺。
李培元书记在致辞中谈到,55年来, 几代中传人的呕心沥血、矢志不渝,把中 国传媒大学打造成为“中国广播电视人 才的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的知名学 府”,为广播影视系统及信息传播业培养 输送毕业生6万多人,培训在职人员35万 多人次,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70多 个国家和地区。共和国的发展离不开广 播影视事业,广播影视事业的发展离不 开中国传媒大学培养的人才,学校为广 大校友感到骄傲和自豪,并对广大校友 多年来对母校发展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 的感谢。
李书记还谈到,加强与广大校友的 联系,促进母校与校友间的互动往来,发 挥校友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一 直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立北京中 国传媒大学校友会,把广大校友团结起 来,联络校友感情,传递母校信息,增强 校友间、校友与母校间的凝聚力,扩大学 校的影响力,推动母校的发展与繁荣,既 是广大校友的共同愿望,也是学校建设 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李书记希望广大校 友以北京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成立为契 机,以校友会为平台,为我国传媒文化产 业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世界知名高水 平传媒大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校社会服务与发展办公室主任卜 希霆同志代表北京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 筹备工作小组在会上做校友会筹备工作 报告,向各位校友介绍北京中国传媒大 学校友会的筹备工作情况。
据卜希霆介绍,为更好整合我校校 友资源,依法开展校友活动,校友会筹备 工作小组多次向教育部、北京市教育委 员会、北京市民政局等单位请示沟通“北 京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成立的相关事 宜。经过多方努力,2009年9月10日,北京 市民政局向我校签发《行政许可决定 书》,正式同意我校开展筹备成立工作。 校友会的筹办得到了广大校友的热情响 应,在筹备过程中,广大校友积极为筹备 工作出谋划策,无私奉献,有力地推动了 筹备工作顺利开展。筹备工作小组还根 据广大校友的推荐,提出了会长、常务副 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及理事的拟任候选 人人选。此外,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友工 作,校友会筹备工作小组正逐步建立和 完善校友工作网络, 搭建校友服务平 台,健全校友工作机制,依托各地校友会 和广大在校师生的积极性, 动员和凝聚 广大校友和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我校发展 建设相关工作。
高福安副校长主持选举北京中国传 媒大学校友会组织机构成员。经过选举, 国家广电总局原副总编辑、发展研究中 心原主任黄勇同志当选成为北京中国传 媒大学校友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副校 级领导兼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吕学武 同志当选为常务副会长;国家广电总局 办公厅巡视员兼副主任罗建辉、中央人 民广播电台副台长赵忠颖、中国国际广 播电台副台长王云鹏、中央电视台副台 长罗明、教育部应用语言研究所所长姚 喜双、广播科学研究院院长马炬、北京人 民广播电台台长汪良、北京市教育委员 会高教处处长黄侃、北京星光影视设备 集团公司董事长陈瑞福、小马奔腾影视 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等校友当 选为副会长。秘书长由中国传媒大学社 会服务与发展办公室主任卜希霆担任。 此外,还有在京的31位校友当选校友会 理事。
黄勇同志代表新当选的校友会组织 机构成员发言。黄会长首先代表当选校 友会组织机构成员感谢学校领导和广大 校友对他们的厚爱与信任,并表示一定 不辜负大家对他们的期望,今后要把中 国传媒大学的校友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 阶段。黄勇会长认为,经过55年的发展, 如何进一步提升我校的软实力已经成为 现实且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课题。黄会 长认为,中国传媒大学软实力的内涵主 要应包括:学校的品牌特色、贡献及其社 会影响力;学校的名师和学术理论成果 及其社会影响力;毕业生的质量、成就、 成才、声誉及其社会影响力;学校文化建 设特色、成果及其社会影响力等四个方 面。增强中国传媒大学在以上四个方面 的影响力,将大大提升中国传媒大学的 软实力。此外,黄勇会长认为遍布国内外 的广大中国传媒大学校友是我校办学的 重要资源,成立校友会并通过校友会提 供的独特平台,可以把广大校友的资源 和力量汇集起来,这将在支持学校办学、 推进学校建设发展、增强学校的软实力 方面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校友代表、教育部应用语言研 究所所长姚喜双同志以及广东校友会会 长、广东南方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主任 黄慰汕同志先后发言,祝贺北京中国传 媒大学校友会成立大会胜利召开,并表 示今后将会继续支持母校的发展和校友 工作的展开。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博 物馆筹备负责人潘力介绍了广播电视博 物馆的筹备情况,在代表中引起热烈反 响。
苏志武校长在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重 要讲话。讲话分为校友与大学的关系、学 校发展成就、我校发展思路和主要措施 以及对校友会工作期望等四个主要方 面。
苏志武校长指出,校友是学校的宝 贵财富,校友们为学校奠定了今天发展 的基础。校友们的贡献和智慧,构成了中 国传媒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校友是学 校声誉的标尺,对母校来讲,校友是母校 的名片;校友是学校教育质量的一面镜 子,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 就是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一所大学的社 会地位和声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友 的工作业绩和职业表现;校友也是学校 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校友资源对学校 而言,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库,蕴含着学校 的“品牌”资源、育人资源、智力资源和物 资资源。校友会这种组织机构和形式,是 学校和校友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拉近了 学校和校友的距离,建立了双向互动的 机制,搭建了合作共赢的平台。此外,校 友会还是校友们自身发展的依靠。正是 基于这几个方面的认识,学校决定成立 校友会。
苏志武校长还为各位校友简要介绍 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苏校长谈到,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上级部门、社会各界 和校友们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传媒大学 师生员工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推动学校 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从学 科相对单一、以本科教学为主的行业院 校,发展成为多学科、本科与研究生教育 体系完整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实 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取得了一系列具有 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成果。学校科学研 究工作取得显著进步,学科建设和师资 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更 加活跃,并重点培育了新媒体和文化产 业两个新兴交叉学科领域,“校园大课 堂、传媒大舞台”育人理念和育人模式逐 步得以实现。近年来,在不断加强各项管 理工作的同时,学校坚持以改革促发展, 深入推进财务预算、人事分配制度等方 面的改革,依靠加强管理和制度创新,提 高管理效能和办学效益,增强了办学的 活力和动力。
苏校长指出,面向未来,学校制定了 新的发展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或更长 一段时间,把我校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 明、传媒领域学科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 发展、教学与科研并重的世界知名高水 平传媒大学。实现这一奋斗目标需要分 三步走:第一步,“十一五”期间夯实基 础、强根固本;第二步,“十二五”期间是 彰显优势、重点提升;第三步,“十三五” 期间全面推进、整体跃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 新任务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 学校提出要进行“二次创业”,努力实现 学校发展的新跨越和新突破;提出实施 “名校”战略,以建设强校、成就国际传媒 一流名校,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 争力;提出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培育中传 精神,为学校发展注入深厚的生命底蕴, 提高学校发展的软实力。
此外,苏校长还就如何发挥好校友 会的作用,服务校友、服务学校、服务社 会,对做好校友会工作谈了三点想法。首 先,要继续做好校友会组织建设,增强校 友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吸引更多的校 友参与并支持校友会工作。其次,要增强 为校友服务的意识,将校友会建设成真 正的“校友之家”。第三,要利用校友资 源,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
1月21日下午,校友会的组织机构成 员以及部分京外校友会代表在我校国际 交流中心405会议室召开座谈会。校友代 表们先后发言,表达对北京中国传媒大 学校友会成立的祝贺之情,表达对校友 工作的殷切期望,并就如何开展校友工 作进行了热烈讨论。
会谈结束后,各位校友代表参观了 我校动画学院、文化产业研究院、新媒体 研究院。代表们为我校近年来在动漫、文 化产业、新媒体研究等相关领域所取得 的成绩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并对我校相 关专业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 议。
早在2004年,建校50周年之际,我校 旅美校友就已在美国洛杉矶成立了北美 校友会,形成了我校海外校友工作的重 要力量。而自2007年开始,陆续在江苏、 四川、江西、安徽、湖南、广东等省先后建 立校友分会。北京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 的成立将成为中国传媒大学校友工作的 里程碑,中国传媒大学的广大校友将以 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为桥梁和纽带,紧 密团结在母校的旗帜下,为实现建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