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李颖,我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现任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临床心理专业)主治医师。她是我院具有临床医学和临床心理学双重背景的女精神科医生、共产党员, 更是我院派出的首位援疆医生。这也是北京市第一次派驻精神心理医生入疆,弥补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在临床心理治疗方面的空白。


2017 年 2 月 16 日,李颖随北京市第九批对口支援新疆队伍奔赴新疆和田地区,开始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新疆和田地区地处西部边陲,路途遥远,条件艰苦,常人很难下定决心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工作一年之久。而这个选择对于李颖来说更多了一份不易,因为春节期间她刚刚结婚并准备节后到自己老家举办婚礼。接到任务后,她毅然决然推迟了婚礼。面对即将与家人的分别, 李颖将这份不舍深埋在心底,她说:既然选择去援疆,我就不后悔。并非是我有多么高尚,只是因为他们需要,与其锦上添花, 不如为需要的人雪中送炭。
现在,李颖已在和田地区工作了一月之余,通过她的讲述,我们来了解下她的工作和生活近况。
来疆已满月,生活、工作都逐渐步入了正轨。每天 9:00 早餐,9:25 班车发车去医院,下车直奔综合内科楼,等电梯或爬楼梯到七层神经内科,10:00 晨交班会,医疗、教学、科研按部就班,13:00 乘班车回,14:00 午餐,15:30 乘班车去医院上下午班,18:00 班 车 发 车 回,19:30 晚 餐,22:30-23:10 报备考勤……集体生活规律得像回到了学生时代。
神经内科 新的开始
抵达和田当晚,在地直医疗队碰头会上,做完自我介绍,好几位队友一听我这个精神科医生居然被安排到了神经内科,纷纷说,估计你会是最清闲的一个,神经内科的病你不会看,维语你又听不懂,怎么看病?怎么做心理治疗?
于是,怀着几分窃喜,几分好奇,几分忐忑,几分兴奋,以及几分不知是高原反应还是倒时差所致的困倦,我就进室了。
我所在的神经内科 49 张病床,五位管床医生,一位主治,两位科主任,一位副高,一位心理医生,还有若干轮转医生和见习、实习的学生。科里每年还要派出去两人分别完成驻村、助教任务,人员缺乏且结构断档严重。根据医院发展的需要,神经内科已经选拔并培养了一名维族医生沙美从事心理咨询门诊和会诊的工作。但由于她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精神科和心理学培训,“病人特别多,病房焦虑抑郁的病人也越来越多,每天都特别忙,可又不知道做了些啥……自己很累,工作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展”。科室主任表示,自己对心理咨询很感兴趣,可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医院也不会安排去进修;因为人员缺乏,很难安排另外的医生不管床去做心理咨询。 至于心理咨询门诊如何发展,希望我提供些什么帮助,主任们也没有更多的想法。我的工作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了。
不完善的心理门诊上班第二天,晨交班会刚刚结束,就有人打电话通知我到外科楼给 2.14皮山暴力袭击事件罹难者的家属做心理辅导。我让沙美医生与我一起去,她告诉我,她没有做过这个,心理危机干预对她似乎很陌生。后来,还遇到一位神经外科的会诊病人, 不合作且有些兴奋,沙美医生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很快我发现,心理测评系统没有,诊疗规范没有,收治的焦虑抑郁病人的大病历没有精神状态检查的内容,门诊病人甚至没有病历记录,精神科药物也只有两种同类型的抗抑郁药,一种情绪稳定剂和一种安定类药,还常常断药;翻看以往的会诊记录, 诊断和用药常常有很大出入 ;科研更无从谈起。
和田地区维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6.3%,我接触的大多数病人都不会说甚至听不懂汉语,能说汉语的维族人也都是操着浓重的卖羊肉串的口音。不光病人,连很多医生都是如此,我要反应半天才能明白他们表达的意思,甚至有时根本听不懂。
听说有北京来的心理专家,每天都有病人要求见我,有的直接来指挥部找我,还有些甚至托关系住神经内科。
且不说地域文化和语言的差异,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心理门诊从服务范围到基本设置都是有很多差别的。一时间,我感到很抓狂。但是有一点我很明确,我来这里的主要目的不是看好多少病人,而是如何提高这里医生的诊疗水平。
来自大后方的支持
于是,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我在网上查阅了卫计委医管局等部门关于综合医院心理门诊相关的文件信息,还有各种文献,也向一些综合医院的朋友请教经验,又抓住一切机会与当地医生交流和了解情况。那些日子,我每天都感觉时间不够用:八点多钟吃完晚饭就打开电脑,一不小心就到了凌晨两点钟,我的时差也就这样倒了过来。征询了我院党委和医务处的意见之后,我向科主任递交了一份我在和田的工作计划和科室发展建议,涉及医疗、教学、科研三个方面。期间,院党委和各部门都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刘敏主任在第一时间打电话了解我的情况并询问我遇到的困难,并表示大家都是我的后盾;在姜长青主任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的心理测评系统已安装在了心理咨询门诊,并正在向院方申请使用;听说这里的病历不规范,贾军朴主任很快将她培训用的病历书写 PPT 和病历模板一并发给了我;听说科里的护士想了解心理病人的护理知识,安凤荣主任也毫不犹豫地让我把私人电话留给了科里的护士长……还有更多的领导、同事都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问候、鼓励、支持、安慰我,真的非常感激。也正是大家带给我的这些温暖,让我觉得我每天的付出都是应该的,因为我是在代表北京安定医院的所有领导和同事来支援这里的建设!
和田人民的期待
北京市第九批援疆人员共 227 人,其中医生 57 人。我所在的地直医疗队是人数最多的医疗队,1 名领队 +21 名医生共 22 人。我和另外 16 名队友被安排在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淳朴的维族老百姓对医生非常信任,几乎不会质疑医生的诊疗;很多老百姓因为没有文化和贫穷再加上交通不便,他们来医院一次很不容易。一次,一位小病人的父亲拉着我说了很多,尽管我一句都听不懂,但从他那热切的目光中,我读出了满满的期待。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是和田地区最好的医院,如果这里不能解决病人的病痛,病人只有远赴一千多公里之外的乌鲁木齐就医了。我深感责任重大。每天被那些淳朴的维族同胞感动着,被那些敬业的维、汉族同胞感染着,尽管条件和能力有限,每个人都在尽着最大的努力。
逐渐适应的和田生活
以前很盼望过周末,但现在周末只能是各种宅。只是睡懒觉要酌情,因为赶不上食堂的早餐,后果就是要饿到下午两点才吃上第一顿饭,呵呵(不得不提一下,食堂的饭菜也是援疆的厨师做的,跟在北京吃的差不多,与羊肉串、烤馕、烤包子等等无关)。刚到这里的一段时间,大家都感到特别紧张,去超市买生活必需品都要通过部门领导要车,然后集合,清点人数,坐车出发。
买完了,再清点人数,坐车返回。驻地和指挥部之间的距离不过两三公里,走路也就半个小时,但是我们只能坐班车上下班。现在我们会在需要时约上三五个人一起行动,大范围的集体活动为主逐渐转变成了小规模的集体活动。偶尔有两次没有坐上班车的情况,和几位队友们一起走路回驻地,穿过医院安检的出口,从高鼻梁大眼睛的人群中穿过,路过团结广场上毛主席接见库尔班大叔的塑像……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指挥部的领导们也在努力为我们丰富业余生活。九楼设有图书室,健身器械等,周末会安排放电影和卡拉OK。3 月 8 日妇女节还组织我们女队员去参观了手工纺织工厂。我们队员自己也在想方设法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地直医疗队的临时党支部成立后,我被任命为宣传委员,继续干我的老本行。在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已经成功策划并完成了第一次党日活动——为2、3 月份出生的队友过集体生日,并在策划着下一次的活动。
一个月的集体生活,我也结识了一些来自其他行业的朋友。交流中,我发现很多人都对心理学很感兴趣,也有一些人受失眠和焦虑情绪的困扰。我又整理了一些资料,向部门领导递交了一份关于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的建议。
生活和工作都还在继续,借此也感谢院领导对我的信任委我重任,感谢各位领导同事给予我的帮助、默默的关心和牵挂,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好好照顾自己,遵守纪律,努力工作,把更多的专业知识传递给这里的医生,也尽自己的努力帮助这里需要帮助的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