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夜空中最亮的星


  手机里有一首自己非常喜欢的歌曲 《夜空中最亮的星》,撬动人心的歌词,闭着眼睛也能想起,耳边总是环绕着它迷人的旋律。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听清那仰望的人/心底的孤独和叹息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记起曾与我同行/消失在风里的身影我祈祷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给我再去相信的勇气/oh越过谎言去拥抱你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oh夜空中最亮的星/请指引我靠近你……听到这首歌,有人想到的也许是人生中错过的匆匆那年,有人想到的是匆匆那年错过的某些人,亦或是自己坚持许久的信念。而最打动我的,应该是这句 “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夜空中最亮的星,请指引我靠近你”,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指引我们前行的贵人,正所谓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当我提笔的瞬间,内心有太多的话语要释怀,也有太多的前辈要敬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踏入高中的第一位班主任———李老师。尽管过去15年了,在脑中冲洗高一这一年生活的胶卷,每个片段、每个镜头仍记忆犹新。他那年刚刚大学毕业,作为新上任的年轻班主任,他的责任心特别强。从我们入学军训开始,就每天盯守在操场上。记得第一次开班会,他那不标准的湖南省普通话,将 “刘娜娜”读成“牛辣辣”,被我们嘲笑了好久。他本就紧张地额头冒汗,却故作镇定地跟我们开玩笑。他可爱的模样给我们留下深深的印象,以至于这么多年,想起他的 “牛辣辣” “蒸函数”我仍忍不住笑。这几年,他教给我的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开心快乐的生活风度。
  一眨眼,步入了大学生活。
  大学时代,我印象深刻的老师是蔡老师。他是中科院遥感所毕业的博士生,第一次见他,是上 《高光谱遥感》这门课。刚接触专业课的我们,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他在第一堂课就用和蔼温和的语气告诉我们,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随时举手示意打断他。他说,这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于是这一年,我不再觉得遥感这个专业很难理解。也是在这一年,慢慢地爱上了很多类似的专业课。他说,会上一门课,不等于爱这一门课,只有我们从心底接受这门课,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那才说明我们爱上了这门课。于是,大四时我毫不犹豫地跟他做毕业论文。这几年,他教会了我学习知识的态度。
  大学生活,就这样结束了,迎来了研究生生活。
  五年的直博生涯,是我学生时代最后一个阶段。我经历了人生的重要转折,从学生到科研工作者的转变,也遇到了人生中重要的导师———赵凯老师,也是我的博士生导师。如果说,高中努力的学习,是为了开启大学的大门;大学的学习,是为了自我认为的毕业后的谋生;那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应该是真正的自力更生。
  第一次见赵老师,是研究生复试的时候。那一年,我考了第三,可是我们只有两个名额。于是,我找到了他,他接纳了我,而且为我从生态学那边争取到一个名额。当时激动的心情,真的难以表达。北京一年的研究生上课时间,才慢慢从师兄师姐口中了解到,他是全所导师中对学生最好的一位老师。同期的同学们,还经常跟我开玩笑说,洋洋,你好日子来啦,赵老师人真的非常好。五年的时间,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他真的是别人口中所说的好人。
  但是老师的好,不是对我们完全纵容的好,是以一位长者的生活阅历关爱我们,以一位严谨的科研工作者的态度,规范和约束我们,以一位朋友的心态,交心于我们……毕业三年了,东北地理所,在他的教导下这五年的点点滴滴,一刻都不曾忘记。
  他对我们的好,体现在对我们生活上的大爱。他知道搞科研有时候时间久了,就没有思路。一到这个时段,他就带领我们出去散心,查干湖、北湖公园、长春的净月潭、五大连池等,都留下我们放松心情的身影。
  他对我们的好,体现在对我们工作中的严格要求。他的严格,不是批评,而是每隔一段时间的学习沟通。每次科研中遇到问题,经过他的点播,就像拨开一团云雾,瞬间清晰。他从来没有要求过我们周末或晚上加班加点地工作,可是我们课题组每个人,都很自觉地喜欢在办公室加班。很多课题组的老师也许会纳闷,我想,这取决于他工作的态度,深深影响着我们,因为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每次从办公室回宿舍路过他家门口,都看到他书房亮着灯,不管多晚。
  这五年,他教会了我,做研究要有严谨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现在,我也有幸成为高校教师中的一员。我不想说,我愿做蜡烛,照亮学生知识的路程;我不想说,我愿做春雨,把点点滴滴的知识撒在学生的心里;我不想说,我愿做园丁,把幼小的学生们培育成参天大树;我更不想说,我愿做一把金钥匙,把无知的学生领进知识的宝库。但是我从老师那里学到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开心快乐的生活风度、严谨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希望我会像他们那样,做我的学生们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他们前行,照亮他们前进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