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为推进徐州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研究工作,2月26日下午,我校与徐州市文化局签署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合作协议。学校领导宋农村、张仲谋与徐州市文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单兴强,副局长朱世平等出席签字仪式。
宋农村副院长在签字仪式上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我校非常重视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研究。积极筹备有关活动,建立研究队伍。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争取出现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提升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为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张仲谋副院长在讲话中指出,我校作为地方性院校,应当积极为徐州的文化振兴服务。为此,我校将充分发挥信息、人才、资源优势,与徐州市文化局携手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整理和研究工作。同时,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努力形成我校有竞争力的学术品牌与研究特色。张仲谋副院长还介绍了我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整理和研究工作的设想,征求了有关人员对于将在今年10月份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高层论坛”议程的意见与建议。
单 兴 强局长表示,双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作上前景广阔。他说,徐州工程学院在研究开发、文献信息保护技术方面具有优势,可以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得到深化。作为文化职能部门,我们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以赴地做好抢救、保护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大力弘扬徐州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徐州文化品牌。
签字仪式上,徐州市文化局还向我校图书馆赠送了50本《徐州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新闻链接:目前徐州市有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6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是江苏柳琴戏、徐州剪纸、徐州香包、徐州梆子、徐州琴书、丰县糖人贡、邳州纸塑狮子头、邳州跑竹马。 (徐工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