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全面部署 全员动员 全程服务 全力推进
我校2010届毕业生冬季双选会初战告207家用人单位共提供岗位4600个,4626名应届毕业生中817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本报讯 11月28日上午,今冬第一场瑞雪为我校2010届毕业生冬季双选会增添了吉祥,为应届毕业生带来了好运。一大早,双选会现场———我校城南校区体育馆门前就挤满了前来应聘的毕业生。双选会现场人流如织,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校长韩宝平,副书记、副校长沈超等深入应聘现场了解情况,看望招聘单位代表和应聘毕业生。双选会上,207家用人单位为我校应届毕业生提供了4600个岗位。进场应聘的4626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意向的有817人。
  为了做好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校领导高度重视,招生就业处坚持“全面部署、全员动员、全程服务、全力推进”,确保我校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实到位。本次双选会,207家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4600个岗位,专业需求涵盖我校所有专业。进场招聘的用人单位,有的来自北京、上海、南京、西安、青岛等大中城市,有的来自苏锡常等经济发达地区、徐州周边地区,其中不乏海信集团、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江苏艾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徐州经济开发区、铜山经济开发区、泰兴市、睢宁县以及一些集团公司组团前来招聘。招聘会的规模和影响,创我校历史之最。
  双选会上,校长韩宝平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提高徐州工程学院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修订了教学计划,加强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开设了就业创业方面的相关课程,开展了就业指导,设立了学生就业创业基金,并和许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了产学研合作,在一些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就业基地,今后仍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他表示,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们要全力以赴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企业,分步骤、分层次促进毕业生就业,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尽早就业,确保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本报记者在招聘现场了解到,我校2010届毕业生共计4626人,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农学、文学、理学和教育学等9大学科门类,共计62个本专科专业。从双选会现场的情况看,用人单位对我校食品工程、土木工程、机电工程等优势专业毕业生依然需求旺盛。市场营销、计算机等专业的毕业生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招生就业处的负责同志对记者说,我校以“培养合格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思想为指导,坚持全程服务、全力推进。主动瞄准区域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基本特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本科层次的订单培养模式工作思路。学校在淮海经济区、长三角地区以及周边地区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人力资源共建关系,探索“实习+就业”的就业模式;与地方人事部门签订了人才共建协议,把毕业生成批量输送到这些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实习、就业。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居90%以上。今年已达到93%,就业工作初战告捷。
  为确保毕业生就业,我校采取了“完善一种机制、搭建两个平台、培养三种能力、提高四种意识”的就业工作思路,即完善学科竞赛导师制,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和能力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同时,通过大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以及创业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毕业生以“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而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招生就业处负责同志表示,我校还将继续做好双选会的后续招聘工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与机会,为促进毕业生就业提供优质的指导服务。(本报记者/石城、雨山、文昕特约通讯员/黄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