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笔从戎:大学生的军旅梦
近年来,大学生应征入伍的人数逐年增长,2017年全国大学生报名参军人数已达107.8万人,较 2016年增长5.58%。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携笔从戎,献身国防,在军营中奉献青春。
吃过的苦是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新疆的夏天烈日当头,高达40度的气温让陶帅的训练更加煎熬。陶帅是我校体育学院(校本部)2014级本科生,在参军的第一年,他因平时训练时优异的表现被选拔参加克孜勒苏军分区轻机枪类比赛项目。和集训的战友一块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趴就是6个小时。
为了在比赛中能稳定发挥,取得优异成绩为连队争光,在战友们都休息时他还给自己加练,他说:“吃过的苦是永远忘不了的经历。”像这样每天坚持训练一个多月后,陶帅在比武时拿到了轻机枪应用射击和轻武器分解结合两个项目的单项第一名。
国际学院2014级的韩茜所在的训练基地被群山包围,入冬之后,气温更是会下降到零下10℃。一天凌晨,韩茜被冻醒了,她一听,自己上铺的战友也没睡着,便起身抱着被子和军大衣爬到上铺和战友一起睡,如此才捱过寒冷的夜晚。
考核的那一天,她匍匐前进,棉裤的膝盖处被磨出一个大洞,之前受伤结的痂也被手里的枪蹭出血,生生硌掉了一块肉,她都浑然不知。“当时就想着自己能够快一点到达终点。”韩茜说。在执行重大通讯保障任务时,她和战友轮流值晚班,能躺下的地方就是床,她们必须时刻保持谨慎,脑、耳、口、手齐上阵,不能有丝毫松懈。
军营上空的月亮刚入营,新兵一周只能打一个时长3分钟的电话,发1分钟的短信,这么短的时间足以让新兵感受到父母的温暖。韩茜说:“一般大家打电话都是报喜不报忧,不谈自己训练上的事让父母担心。”
“我妈爱哭,我爸是老军人,又学不来柔情。”韩茜说,入伍那天她新出生的妹妹刚满月,“我都不敢想我不在的时候,我妈她自己偷偷哭了多少次,没法想。”那些不在亲人身边的日子,让韩茜学会了珍惜。
每逢过年,这些士兵最为想家。2016年除夕夜18点,信息工程学院2011级的李楠像往常一样在弹药库的哨塔上站哨,不远处的小镇上家家灯火通明,夜空中的烟花为除夕夜增添了一些喜庆的气氛。哨塔下的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也变少了。
他看着这些情景,心中不免生出感触。李楠默默地想象着,如果自己在家和父母一起看春晚、吃年夜饭、放烟火,一家人会是热热闹闹的景象。正想着,有一对30多岁的夫妇骑着电动车来到哨塔下,把自家过年做的美食送上哨塔,并冲正在站哨的李楠和他的战友喊了声“新年快乐!”,随即便骑着电动车走了。“可能这就是奉献的意义吧。”再谈及那一幕,李楠仍很感动。
军营上空的明月,既是他们思念家乡的寄托,也将柔情洒向铁骨军营。
青春奉献给军营我从未后悔事实上,数字化部队的电台通讯课程与现如今就读的外语专业确实沾不上边,花费的两年青春似乎都成了飘渺云烟,可李楠心里清楚,若没有部队经历,他根本不可能在短短两个月中成功“突击”,单凭裸分成绩考取我校外语学院的研究生。
在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内,他度过了多少个不眠的日日夜夜、耗尽了多少支笔芯、翻阅了多少页资料,这些早已数不清。但毋庸置疑的是,李楠心中总有股劲儿支撑着他永不言弃,那是在七百多天里每一个坑洼、每一片泥泞磨砺出的心劲儿。“我从部队中收获最多的就是这份坚持到底的信念。”李楠坦言。
而在陶帅印象中,最能让他坚定信念的瞬间,不是他在克孜勒苏军分区比武中拿到轻机枪应用射击第一名和轻武器分解结合第一名,也不是他荣获个人三等功,而是部队出营门上大课时的场面:路上维吾尔族的乡亲们纷纷围上来,把手里的、筐里的水果往他们怀里塞。“虽然我们都不收,也都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但是我们都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对军人的拥护。”作为一名军人深深的骄傲之情从心底涌流出来。
那一刻,他仿佛更能理解身为老军人的父亲为何总是一副严肃正经的模样;那一刻,仿佛训练场的肆虐风沙、打靶场的炎炎烈日、五公里越野的咬牙坚持……所有的一切,都化作两个字———“值得”。
何谈“憾”,何谈“悔”,他们从未想过。时隔多日,他们想起的是午夜时分梦回的军营、斑驳的老墙,以及一张张微笑着的面庞,熟悉而温暖。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参军入伍,不仅体味到了别样的青春,还收获了坚定的意志。大学生携笔从戎,是圆梦军装之旅,是自我历练之途,更是报效祖国之道,不仅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革命先烈英勇善战、大无畏的高贵品格,增强荣誉感,同时还能使大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紧握时代脉搏,时刻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担负起推动祖国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