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位今天出院的病人家属送给我的一张“名片”。他说:“感谢王浦强主任和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是你们给了我的爱人第二次生命,保全了我的家。我是泰安人,就住在泰山脚下,如果你们来泰山,一定给我打电话!”
一个多月前,他来青务工的妻子突发脑溢血,被同事送到我院时已经深度昏迷,我们给她紧急实施了开颅手术。第二天,他赶到医院,此时他的妻子还在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昏迷不醒。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安。他的眼神充满希冀,还有一分失望。终于有一天,隔着监护室厚重的玻璃,他看到她睁开了眼,他的心也如同一块石头落了地。二十多天后,她转到了普通病房,意识状态也一天天的改善。后来,随着病情的逐渐好转,我们给他的妻子拔掉了颈部的气管套管。“野她竟然会说话了”,他高兴地几乎要蹦起来。因为这对他来说太神奇了,虽然妻子依然半身不遂,但毕竟在一天天的好转。这也是我看到的最满足的家属,毕竟对脑中风的治疗,要达到功能的完全恢复几乎不可能,患者和家属的期望值往往比实际情况要高得多。今天,他的妻子要出院了,要回到自己泰山脚下的家。我对她说,希望看到两个月后你能走着回来修补脑壳。
其实,作为医生,都希望自己的病人能够顺利康复。我们会尽心尽力医治我们经历过的每一位病人,但有时候治疗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事与愿违。病人的恢复情况,不仅牵动着家属的心,更牵动着医生的心,甚至要超越家属。
英国著名神经外科医生亨利·马什在他的书中写道:“毫无疑问,他们心存感激,但又满怀欣喜地把医生和恐怖的疾病抛到了九霄云外,也许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手术曾经多么危险,他们能恢复得这么好是多么幸运。或许,只有神经外科医生在那一刻最清楚,天堂与地狱之间的距离近在咫尺。”
但无论如何,病人的感激,永远是我们从医路上的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