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向往,我投身农村,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从最初的不习惯、不适应,到现在参与到村上的各项工作中,并能够独当一面,我既体会到了农村工作的艰辛,又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担和老百姓对我的信任与期待。三年的村官生活,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与宝贵经验,也给了我很多生活工作上的启示,使我受益匪浅。
就拿和村民沟通来说,没做村官之前,我认为沟通就是说话,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当我独自一人开展扶贫工作大排查后,我发现原来和村民说话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以前我走村串户,说的都是政策,村民并不感兴趣。可现在我发现,和村民说话得简单明了,越乡土越好,拉家常式的说话,才能让村民们听得满意。
入村调查贫困户的情况是我最近一段时间最重要的事,按照贫困户识别标准和原则,我要挨家挨户走访。通过实践我发现,面对善良的村民,要多问他们过得好不好?子女生活得怎么样?面对藏着掖着的村民,要鼓励他们说真话,用积极向上的话引导他们;面对孤独且带有病痛的村民,要用温情的话去感动他们……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户张姓人家,当我走访这户人家时,我并没有讲明来意,而是和这家阿姨聊起了家常。“阿姨,您身体怎样了?”“叔叔身体恢复得怎么样?”“儿子在外打工过得还好吧?”……通过聊家常,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也通过这种方式我掌握了这户人家的基本情况:两位老人体弱多病,医药费用过高,儿子在外打工,入不敷出……我将这些情况详细记下并叮嘱她,要照顾好身体,阿姨感动地留下了眼泪。
一整天下来,我走访了11户贫困家庭,通过聊家常让我掌握了更多村民的家庭情况,我把他们的情况和诉求记了厚厚的一叠纸。
通过走访贫困户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村民们的朴实热情,使我对扶贫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对说话这件事有了新的看法。以前,不少村民对我有所保留,不说心里话,是因为我和他们聊的內容他们不关心,也听不懂。而现在他们愿意和我说实话,是因为讲的內容都是他们愿意听的。因此,和村民打交道要好好说话,要学会说话,要说村民听得懂的话,说他们家里的话,说他们生活中的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听得到来自村民心底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