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于 文 学
文学是什么?钱钟书说,“文学乃‘天童舍利,无色无定,随人见性’。”这是一种主观的定论,文学并不能这样被定义出来。那么文学到底是什么呢,最近我查阅了一点点资料,认真思考了文学是什么,在此谈一谈我的收获。
在今日,文学被视为美的“语言艺术,”包括诗、小说、散文、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等样式,亦或者被当做一种审美形态。其实后者的定义更具有总结性和概括性,但大部分人接受的是第一种的定义,因为“语言艺术”被我们应用的频率和范围更高更广。“文学作为一种审美形态”这个说法笔者非常认同,但没有上专业课之前,我想我是不会懂这句话的意思的。从另一方面来说,“语言艺术”和“审美形态”可以看作是文学定义的两个层次,广义和狭义。而广义上的文学尹始,中国和西方都有不同的起源发展过程。
在中国,文学最初是泛指文章和博学。《诗经》,《论语》等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最早的精华合集了,或是起于劳作之间,或是起于和贤人的对话之间,总之文学更多是以其一般文化内涵示世:由诗歌发现民俗文化状况。
于我个人来讲,我更愿意将文学的起源与诗歌联系在一起,因为我由心喜欢诗词。记得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这位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说“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她的诗富有一种美感和音乐感,我从她的诗里读出了美和享受,所谓艺术,大抵如此。
说到了波兰女诗人,也刚好说到了西方的文学。在西方18世纪之前,文学也往往是在文化含义上使用的,就是说属于一般文化,并没有上升到像中国那样谈“民俗民况”的高度。更没有被称为美的“艺术”,只是最普通的存在。但是后来,笔者认为西方的文学发展是快于中国的,像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宗教和人性的解放对文学艺术的推动作用很大。与此同时,中国和西方也都逐渐意识到文学所包含的特殊的审美属性或许才是文学的本质。
我们在学习文学活动时老师讲过,文学是人类的一种多环节的精神活动,是人以作品为中心展开的活动。显然,人是文学的中心,文学亦可以说成人学,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文学这个客体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极其大的,所以我认为,文学是一种情感,一种以人的感受为重要支撑的艺术活动。文学也是生活,在每一部文学作品中,见艺术,见情感,见自己。读得越多,对人生和世界你会有更多的包容心,有容乃大,文学之感染力。
回归问题的开始,“什么是文学”。文学理论上说,文学以虚构性和创造性为主,其核心质素在语言,形象,情思和想象四个方面,它还有另一个定义是“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是抽象的,是我在这里用三言两语表达不清楚的。记得以前看过的诗学的注疏里面讲过这样一段话:“我们之所以喜欢写诗,是因为我们永远被渴求认知的激情驱使去了解这个世界,但是这个世界又远不能被我们理解。于是我们不停地修正自己的理解,既充满热情,又饱含希望。”换句话说,其实我并不想关注“什么是文学”这个问题,我只想保留我一直对文学的惊喜感,带着这种期待一点一点去窥探它的奥秘。爱文学,就爱文学本身,爱它带来的种种可能,关于未来,关于希望,关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