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一轴一起点 一梦一工大


  中国人对轴线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感情,从灵动潇洒的笔尖到富丽堂皇的紫禁城,一根轴,造就了“形体神韵一脉承,风云变幻”的书法艺术,成就了“四平烟尘起,照壁飞蛟龙”的千年皇城,也铸就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哈工大。轴,亦魂。一根轴,以时间为起点,空间为载体,系着工大的脉搏,串起它所有的浓淡、枯湿、疏密、虚实,随它舞动,任它飞翔。三十三年,从南大门到希望路,它不断延伸,不断充实,见证着工大的成长,铺就着莘莘学子的筑梦之路。从南大门到主楼广场,这是工大中轴线的起始部分,它是工大的精神所在,是校之魂,梦之灵。一条轴,一个起点,一种信仰,无数的故事,道不完的工大情......
  沿着哈工大路,遥遥的看见研学楼。8根罗马柱撑起的三联拱门在蓝天下显得深远宁静,这是哈工大的南大门。33年前,一群拓荒者带着开拓创新的梦,从哈尔滨来到威海这座小城,他们在这里立了一块牌子,然后开始了他们的垦荒筑梦之路。19年前,那曾经的小木牌,终于变成了现在的模样,也自此形成了哈工大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跨过南大门,便见校训石、日月湖、主楼在威海蓝天的衬托下交相辉映,这是工大中轴线的起点,亦是东方的园林艺术与俄式建筑的自然融合,它们非同源却可同治,就像工大许许多多的留学生,他们和中国同学相识相知并成为一生的挚友,这是一片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土地,在这里,文化可交融,非我族类亦为兄弟!
  哈工大路很长,从校外一直延伸到校训石,“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爱国、求是、团结、奋进”是哈工大传承百年的精神文化,校训石厚重朴实,载着先贤的谆谆教诲,立在哈工大之路上,过往的人络绎不绝,它就在那里,静默而坚定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哈工大人。而如今,哈工大精神已经成为一种信仰,已经随着毕业的学子们走向社会,在无数热血的浇灌哺育之下,它必将常青不衰。
  走在大理石板上,环顾两侧,曾经的荒滩杂草,成了现在明净澄澈的日月湖,柳依依拂地,花娇嫩鲜艳。小桥流水环绕,欧风韵味十足,罗马式回廊,与哈尔滨校区同源的防洪纪念塔,昭示着哈工大(威海)作为哈工大一校三区重要组成部分,不屈不挠,攻坚克难的坚定意志。从廊前到廊后,轴对称分布在主楼两侧的校训文化区记载着哈工大砥砺奋进的三十年,欧式的长廊,肃穆的校徽,一帧帧画面,娓娓道着几代哈工大人“求是”“奋进”的故事,从老校长到现任领导,他们高瞻远瞩,目光如炬;从老教授到青年学者,他们思维缜密,和蔼可亲;从优秀学子到在校学生,他们崇尚科学,好问求知。哈工大的故事在这里开启,圣洁的回廊环绕主楼,音乐广场迎来一张又一张的稚嫩面孔,又送走一位又一位远志青年,这圆形的广场位于一校三区的重点,这里,是筑梦的原点,初心在这里建筑,梦从这里起航!
  从滔滔的松花江畔到幽幽的黄海之滨再到繁华的珠海之畔,跨越千里,穿越时空,哈工大在中华大地上连成一道直线,贯穿南北,而威海,这座恬静幽雅的海滨小城,恰位于这条直线的中心,以山为笔,以海为墨,描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绘出一卷卷水墨丹青。
  2010年,“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哈工大精神经过多次洗礼充实,最终被正式确立为校训,这条中轴线也渐渐延长,不断得到充实。从南大门到主楼广场,150米的距离,是中轴线的起始部分,凝聚了哈工大的精神文化内涵,庄严肃穆,神圣典雅,既有万种柔情,又不乏坚毅刚正。
  站在南大门,沿着哈工大路缓缓前行,远处青山叠嶂,近处校园斑斓,蓝天白云,青山远黛,青灰色主楼朦朦,日月湖波光粼粼,水墨丹青氤氲优雅,气势磅礴,生生不息。·刘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