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生在北京, 长在北京, 没出过远门儿, 对于思念故乡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几乎是一片空白。直到六九年初中毕业上山下乡来到黒龙江友谊农场参加工作, 才算人生第一次远离家门, 第一次有了思念亲人, 思念家乡的体验。
当时这里的建制是生产建设兵团。我们被分配到十八团的造纸厂。初来乍到, 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孩子,被一股冲动的热情支撑。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刺激。可没过多久就被这里恶劣的环境, 艰苦的劳动, 单调的生活搞得苦不堪言。冬天, 零下四十度的严寒能把人的眼睫毛冻粘上; 夏天, 骄阳似火, 三十六七度的酷暑燥热难耐。铺天盖地的蚊虫趴满蚊帐, 大有把人吃掉的危险。每天, 宿舍-食堂-车间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十分无聊乏味。在严酷的现实面前, 一番痛苦的思索挣扎后, 我们选择了坚强, 抗争,奋斗。我们是新一代有知识的青年。我们有理想, 有报负,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绝不能放任自流, 自我毁灭。当时很流行的一句口号, 给了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 ” 在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怀, 东北老乡的帮助下, 经过几年艰苦奋斗的洗礼, 浴火重生的我们很快成长起来。在艰苦的劳动中, 我们不但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也把自己身上的幼稚、 娇气彻底丢掉。我们和各地的知青与东北老乡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也深深爱上了这片黑色的土地, 爱上了这里清澈如水的蓝天,白云, 爱上了绿色海洋一样的原野。我们穿着厚厚的大棉裤, 戴着狗皮帽子, 吃着高梁米大碴子。还学会了一口东北话, 张口闭口, 这嘎哒长, 那嘎哒短的, 我们俨然也成了半个东北人了!我们爱这里的山, 这里的水, 爱这里淳朴善良的乡亲们, 爱这里的一草一木, 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我们的第二故乡!
世事沧桑, 时光流转, 转眼间八年过去了。正当我们下决心扎根边疆的时候, 却迎来了知青大返城。当时我们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回到北京后, 稍稍平复了一下激动心情, 又开始重新审视和规划自己的人生, 开始了新一轮的忙忙碌碌。找工作, 找对像,结婚生子养孩子, 还要补习文化, 自学高考, 充电拿文凭。好不容易孩子上了大学, 参加了工作, 又要为他们结婚, 带孩子而操劳。从早到晚没完没了。 忽然有一天单位通知说, 你该退休了!看看镜子里的自己, 头发也白了, 眼睛也花了, 满脸的褶子皱纹,老了?老啦!忙碌了这么多年也该歇歇了。细想想这几十年, 咋过得这么快呢!和作梦似的。几个老战友一起聊天儿。说到退了休, 有了闲工夫, 常常回忆起当年在东北兵团的往事。想念那些善良淳朴的东北老战友, 想念我们曾经生活工作了八年的黑土地。总想着回去看看!战友们一拍即合,说走就走。我们一行十八人踏上了北去的列车, 去寻找曾经的足迹, 去圆我们多年来的梦想!
阔别了四十多年, 故地重游, 感慨万千!我们大声高喊着: 故乡, 我们回来了!久别重逢的战友, 紧紧地拥抱,泪眼相看语凝噎, 万语千言道别情。我们像久别的游子回到了家的怀抱,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我紧握着当年厂部卫生员, 如今已是黑龙江省药监局长的老杨大哥的手久久不能平静。记得当年我在木工班学木工。一次工作不慎手被刀划开一个大口子, 急需缝合手术, 而我们这里又不具备手术条件。杨医生临危不乱, 迅速包扎好伤口。找到司机张师傅, 马不停蹄地把我送往团部医院。此时, 正值数九隆冬, 天寒地冻, 大风呼啸。屋漏偏逢连阴雨, 正在关键时候车被冻得熄了火。他一边安慰我, 一边帮司机推车,修车, 给车烤火加温。足足折腾了两个时辰。等我们重新上路赶到医院做完手术后, 已经是午夜时分了。可直到这般时侯, 杨大哥水还没喝一口, 连晚饭也没顾上吃。恩人!我一生都不会忘记您的恩情。我深深地给杨哥鞠了一躬。我和同行的孙老师一起登门拜访了老徐大哥。他当年与孙老师是同是锅炉班的。他是厂里的技术员, 年龄比我们大几岁, 人又厚道, 热心肠, 总是关心照顾我们这些小弟小妹。大家都很尊敬爱戴他 。徐哥徐嫂热情招待之后, 到厨房拿出来一块有点儿开裂的面板让我们看。这是当年徐哥徐嫂结婚时, 我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们连夜赶做的。想不到四十多年了, 他们还保存着。徐哥说, 按说早就应该换新的了, 可一看到它, 就想起我的一份情谊!想起我们在一起生活的日子, 总也舍不得扔呀!我紧拉着徐哥的手, 谢谢!谢谢徐哥当年的关照, 谢谢徐哥四十年来的挂念。
以前的兵团十八团, 如今变成了全国首屈一指的高科技的现代化粮食生产基地。我们原来所在的造纸厂也下马转型变成了发电站。人变老了,老得互相都快认不出了。可有一点是永远不会变的, 那就是我们对这片黑土地的眷恋, 我们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深厚感情。我们人虽然离这里很远,心却和家乡的父老紧紧相连, 我们的根却永远深扎在这片黑色土壤里。我们像放飞的风箏, 不管飞多远, 总有一根情感的丝线,时时牵动着我们的心。这里是我们的最初的眷恋, 是我们学习社会的第一个人生课堂, 是把我们百炼成钢的熔炉。我们的人生之路从这里开始, 它所给予我们的经历,是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这里深印着我们的足迹, 我们也把最好美好的年华献给了这片土地。这里是我们一生难以割舍的情怀。
面对未来, 我们充满希望。我们永远怀念知青生活, 永远怀念把我们造就成材的第二故乡, 永远怀念家乡的父老乡亲, 我们爱你, 黑土地, 我们爱你!故乡!直到永远, 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