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学贵得师 亦贵得友--访河北省先进个人教育工作者、冀唐学院副院长王志红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蚕丝吐尽春未老,烛泪成灰秋更稠。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
  梦·择中坚持既然认准了一条路,又何必去打听要走多久。
  选择一种职业,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选择一种人生,人在职业生活中的体验是丰富深刻而生命力持久的。“王老师,您当初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呢?”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问道。“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选择具有一定使命感的职业。十分幸运的是,我从小到大,遇到了不少好老师,而我的父母也都是教师,他们给我树立了好的榜样,使我愿意成为他们那样的人,这正是我报考华东师范大学学习教育学专业的初衷。”王老师和蔼地回答道。从王老师回答时洋溢着的幸福的表情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优秀教师应具有的明亮、温暖,同时又愿意思考并带有一定理想主义色彩的品质修养。思行合一,在王老师的双眸中透出坚毅,仍却明亮。
  梦想是一个又一个追逐圣光的信徒,让我们不断地向前,不断地走向希望;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涅槃,让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
  恬·春风化雨驻足一棵树前,面对着它的干练与沉静,在春风的吹拂下,"在春水的浇灌下,它是那样的自信而优雅。它深知春天的深情与博爱,郑重地吐出嫩芽来表达感恩之心,用来日的绿叶、花朵和秋实来默然回报春的爱抚。
  冀唐学院教学管理部不断加强对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规范化管理,强化考试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初步建立了一整套规范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另外,学院在学士学位授权评估和教育厅各项专项评估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份份成绩可能算不上大的辉煌,但却是每个冀唐师生为集体荣誉而扛起的担当;一个工作目标的完成可能算不上大的成就,但背后却是由努力的汗水汇聚。
  当谈到对大学生的殷切期望的时候,王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道:“大学生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思考模式和学习状态与未来的社会需求脱节。很多学生以前的生活目标就是考大学,而上了大学之后却失去了目标,陷入了迷茫。因此,在大学期间通过各种途径真实了解一下社会情况,在此基础上多些对未来自己和社会发展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她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能力要求,即“与专业相关的各种理论和实践能力;在社会适应与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开发自己潜能和自我提升如逻辑思维、阅读、表达、创造、运动等方面的能力等”。
  当提及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她意味深长地说道:“在高校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而中国经济增速趋缓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竞争更趋激烈。即便如此,对很多大学生来说,找到一份工作并不是特别困难,但是要找到一份薪水较高、前景不错又符合个人价值观的好工作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随后,王老师就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要求:一是要提升自身竞争力,二是要把握多种就业机会,随着时代的进步,总有一些新兴的、有前景的行业会出现,能够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就能抓住好的就业机会。三是要正确把握自身条件、职业前景和自己的工作兴趣之间的关系,对职业选择和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总体的规划。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也许,有人认为上了大学会和老师的关系越来越远,其实你并没有看到,一些人在为你现在的大学生活以及未来的成长规划默默地操心着、付出着。
  勇·攻坚克难有勇气归零,有勇气开始。在空白格中彩绘,无论是水墨丹青,还是浓妆艳抹,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都是一片属于自我的独一无二风景。
  自2007年到冀唐学院任副院长分管教学工作以来,王老师经历了两次校址搬迁。每次搬迁,教学工作的稳定都是重中之重,在此期间,她主动作为,积极破解各种工作难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说到冀唐学院的两次搬迁,王老师记忆犹新。“最难解决的是教学运行方案的确定、教学配套设施的完善、教学资源的调配、学生的动员、后勤的保障等问题。至于在具体的物品搬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倒是最容易克服的。”王老师和蔼地讲述着,“最大的区别应该是第一次搬迁时对外的协调工作比较多,第二次搬迁时对内的协调工作比较多。”
  王老师经历的第一次搬迁由于当时新校区只是完成了第一期工程,而且周围道路交通情况不好,当时首要任务一是建立临时实验室,二是解决上实验课的学生往返主校区和丰南校区的运输问题。因此,搬迁前紧急论证筹建了一批彩钢房作为部分实验室,与市交通部门协调开通了由市内通往丰南校区的91路公交车,又与公交公司签订了学生往返上课的运输合同。第二次搬迁一些对外的协调工作由主校牵头了,但由于冀唐的教学运行管理是相对独立的,同时又与主校共享师资和大部分的实验室,因此,搬迁过程中需要与主校教务、规划、后勤等职能部门和各授课学院和搬迁领导小组等的对内协商工作就比第一次 多了。而且冀唐学院全部学生都是首批搬迁的,时间紧,任务重。“两次搬迁对我和我的同事们的考验很大,可以说,碰到很多棘手的问题,我的想法一是迎难而上,决不退缩,二是主动作为,提前谋划,三是争取领导和同事们的理解和支持。”也许,久了,她已经忘记了什么是懈怠。
  人在意气风发时,精神抖擞地做一件事,其实不难。难的是,在冗长得看不到头的枯燥、迷茫、压力、疲惫里,按同样的节奏依然在做这件事。
  国·红心向党王老师的爱国情和我们这一代其实不同,她的言行举止中比我们多了份踏实,多了种一丝不苟,散发着一身正气。
  认真响应国家号召,在“双一流”建设目标中,王老师有着深刻的见解。“双一流”建设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机遇,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进行改革创新,努力完善体制机制,切切实实地、脚踏实地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树立一流意识,用一流的态度、一流的状态,做出一流的成绩,将一流的理念贯穿于我们所作所为。要敢于担当,以一流的业绩、一流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坚定理想和奋进精神的一流人才。
  学习中,王老师坚持参加学院党委中心理论组学习和多种形式的学习,认真参加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教育各个环节的活动,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树立正确三观。
  工作中时刻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坚决执行上级决议和指示精神,贯彻院领导班子的集体决议和工作思路,以端正的态度服从组织安排,不越权,不失职,尽职尽责。
  在政治生活中,王老师始终注意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高度一致,逐步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心中有国,心中有党。王老师教给我们一份勤奋,一份坚韧,一种浓浓爱国情。
  品·愈陈愈浓人生就是因为有了爱,才不会孤独。人生就是因为有了家庭,才会温暖。
  其实,在家里,王老师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好妈妈、好爱人。谈到家庭,她满脸洋溢着幸福。“我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我爱人对我工作很支持,对家庭付出很多,我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也绝不会推脱家庭的责任。”在她看来,工作和家庭是同等重要的,工作能够让自己找到更多的自信和自我价值感,而家庭是身心休憩的港湾,爱和幸福的源泉。我们注意到,说这些话时,她一直是面带着微笑,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家庭的幸福、甜美气息。真是印证了一句话:有爱的地方就有家!
  工作和生活也许忙忙碌碌,一时的安静便是最大的放松。即便可以称王老师为一个女强人,但也有喂马劈柴、关心粮食蔬菜的时候。可能,人生真正的幸福快乐,始于心灵深处的憧憬,根源于勤劳双手的缔造,心无旁骛地学习,努力认真地工作。生活中不论是艰苦还是芬芳,不论是烦恼还是快乐,都成了一盏香茗,留给自己品味。
  冰心玉壶未改,桃李芬芳天下。何其有幸,与卿相遇。学贵得师,亦贵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