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桑吉的


  桑吉家祖祖辈辈住在羌塘大草原上,生于斯、长于斯的她,对这片高原并不陌生,稀薄的空气,强烈的紫外线,多半年的大风和严寒,将这个本该柔弱的女子,孕育成高原的孩子,骨子里流淌着的是草原女人的坚韧,举手投足中体现着草原牧民的淳朴和憨厚。
  桑吉今年三十四岁,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三个孩子中最大的十四岁,最小的两岁多。她没有念过多少书,由于家境贫寒,她只念过两年完小,之后就早早随着家人牧马放羊,小小年纪就投入到持家的艰辛中。在旁人的眼里,桑吉一家过着阿里羌塘大草原牧民最原始最本质的生活,也许在他们的生命中,不曾有过太大的波澜,也不曾幻想人生旅途中意外的惊喜,有的,只是单一不变的生活,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周而复始。
  我还记得几年前初见她的画面。摸黑起床,弯腰点燃角落的牛粪炉,烧开滚烫的酥油茶,然后给最小的孩子一层层裹上藏袍,和男人一起从牛圈赶出嗷嗷叫的牛群,看着男人或者最大的孩子扬起鞭子,一步一步把牦牛赶过那个熟悉的山头,最后转身回家背水做饭,再最后是一天的等待,等待男人或者孩子放牧归来,这样的生活,桑吉过了很多年。
  直到那个午后,驻村干部走访了桑吉家,她倒好了滚烫的酥油茶,摆好了煮熟的牦牛肉招待驻村干部。他们问她,对将来究竟有没有什么设想。沉默片刻,她低着头喃喃说,其实是有的,在她很小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去内地看一看,这么多年,最远的距离,她也只是随父母到达过措勤县城,她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不是和措勤城一样,只有一条不太繁华的街道。她曾经渴望过,甚至幻想过,走出去看一看,看看那些沿海大都市的景象,是不是和自己生长的家乡有着一般的模样。说到这里,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露出了孩子般羞涩。
  桑吉的梦想在某一个清晨变成了现实,在政府和扶贫工作队的支持和组织下,桑吉和几位村民来到内地,他们穿梭在现代文明的沿海大都市,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参观了当地特色小镇,走访了一座座现代化的养殖场和加工厂,聆听了一场场关于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培训讲座,这种种的一切,带给她前所未有的触动和体验,极度充斥着桑吉的脑海,桑吉陷入了沉思……再次见到桑吉时,已经是十九大后的第一个春天,桑吉已经不再是那个包裹着头巾,满面高原红的牧羊女子,我看到的,是县城旁一座现代化的毛纺加工厂,整齐的车间,流水线作业,工人们正在有序地将收剪的羊毛加工成纺织品,桑吉安静的坐在办公室整理订单,她们的毛纺厂,俨然已经成为当地政府主导的特色产业。桑吉十分欣喜,她起身向我致意,背后墙上五位领导人的画像在午后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院子里,深邃的高原蓝,将五星红旗映衬得那么耀眼夺目。
  这不仅仅是一个桑吉的梦想故事,十九大的号角,已经将党的强农富农政策吹遍祖国大地,引领全国人民一同写好新时代奋进之笔。在这里,我们见证了桑吉的梦想,见证了这个高寒的草原上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它正一步步引导着这片草原儿女们,走向一个个新的征程,收获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希望。这也是千千万万个桑吉的梦想,就让我们祝福她们早日梦想成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