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爱切入,悦享语言,觅取德语真知从初中起就开始学习小语种的李舒越,已和德语打了近十年“交道”。虽然接触德语时间比较早,但多年来她对德语的热情却一直没有改变过。“学习语言贵在坚持。在建立好扎实的语音基础和语法体系之后,保证稳定的‘中德文化输入’就成为了提高整体语言水平的关键。”李舒越如是说。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都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想要保持新鲜感,那就不妨从自己的兴趣点切入,以“爱好”为媒介攻克语言学习之路上的一个个堡垒和障碍。李舒越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就是德国的音乐剧和竞技体育。一个将舞台与音乐表演的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在竞技和拼搏中挑战了人类精神和体能极限。在兴趣指引下,她会研究德语音乐剧的发展历程,翻看影评并与爱好者们用德语交流剧中每个细节可能暗藏的隐喻。她也会关注德国足坛的种种动态,并以自己的外语优势翻译比赛战报,编译相关新闻。“在实际应用中的语言才是流动的、鲜活的,这个时候我才能感受到‘语言’所承载的能量。在与德国朋友交流中,我们有时会因为德语中一个特有的‘梗’而乐不可支,正是这些难忘的小片段推动着我在德语学习中不断努力精进。”日积月累,积沙成塔。李舒越既打下了扎实的语言功底,也拥有了对中德文化更加宏观的视野。
以言传意,以手写心,传递上外声音随着中外交流深入开展,愈来愈多的国家需要关注中国、了解中国。讲述中国故事、做好桥梁纽带就成为对外传播的良好契机。李舒越将德语真真切切地融入实际生活,努力用德语向世界传递中国与上外声音。
作为上外德语网站编辑,李舒越曾采访德国驻沪领事馆科学处代表凯茜,就中德两国文化差异、中德教育交流以及中国古建筑保护等进行探讨。撰写稿件时,她感受到了不同文化背景带来的迥然不同的看待问题视角,对以“交流”消除误解和“cul-tural\shock”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在德语系组织的2016年“手写青春梦,心记长征情”暑期社会实践暨“我的长征日记”多语种纪实活动项目中,为实现“长征”主题与多语种、新媒体宣传的结合,时任德语系团学联宣传部副部长、德语网站编辑的李舒越以德语系官方微信公众号、德语网站为平台,以视频推送德语版“长征日记”这一创新形式,记录下了“长征实践队”从瑞金到赣州的一路历程,此项目获“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二等奖。李舒越说:“通过我们大学生的视角,站在当下,对历史进行追溯和复原,并以‘日记’的形式表达我们的所思所感,这是我们青年学子应主动担起的义务和责任。”
投身实践,勇于担当,记录真实世界几年来,李舒越和她的小伙伴们在上外新媒体宣传领域积极实践、不懈探索。她参与过的专题制作有校园新鲜事,人物专访和讲座回顾,还有“不忘初心,重走建党路线多语种采访活动”“‘洋望黄山’、品味徽州:中外学生实践项目”。
刚加入新媒体中心时,李舒越曾感到苦恼———采写稿件对她来说是片陌生的领域。通过不断地请教和学习以及一次次锻炼,她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还能带领一个团队共同成长,至今已完成数十篇优质校园稿件。
“去年,我撰写了上外学生年度人物专题报道并深受感动。今年自己有幸作为年度人物接受你们的采访。”李舒越笑道。“采访是我工作中最喜欢的部分,你知道受访者会有很多闪光点,但坐下来深谈后,会发现他们身上还有更多迷人而独特的品质。”
在不久前举行的首届全国大学生德语风采大赛中,担任德语系团学联副主席的李舒越出色地承担了一系列志愿服务。前期评委邀请和参赛学校联络等事项进行地有条不紊。比赛当天,她协助完成新闻媒体联络和即时组稿,为活动推广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通过参与一系列跨语言、跨文化实践和探索,李舒越不仅寻找到了内心的热爱,更确定了未来的方向。“我希望毕业后投身新闻传媒领域,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下真实,将真正有价值的事物保存下来。倘若适用于当世,固然很好;而能使未来满意,或许是更崇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