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中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未来养老医疗等保障预期向好,出游能力更强、出游率更高,对旅游服务的要求更高,对旅游地选择更挑剔,对个性化、定制化旅游产品的需求更盛;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的加速发展,对海外游客的吸引力明显增强,海外游客对中华文化的好奇心更重,积累的出游势能大增。旅游业作为最大产业,其发展势头依然迅猛,各地旅游的竞争日益加剧。面对海内外旅游地的竞争,作为世界名山的泰山,究竟以什么样的面貌示人,如何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旅游业,需要学界、地方和相关部门认真加以审视。
一、泰山旅游目前存在的短板
与新时代社会要求相比,尤其是与高质量有特色的旅游发展需求相比,泰山旅游目前存在着品牌特色不明显、品牌战略顶层设计不够、品牌意识不强,城市特色与吸引力不足,全社会统合力弱,联动联合不强,旅游客源市场结构不佳,海外吸引力偏弱等系列短板问题。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旅游发展理念滞后和对旅游业发展规律性研究重视不足。如此,出现的较为普遍的现象是,重局部打造、轻全局优化;重规划策划之名、轻规划策划之实;重景区建设、轻市场营销、轻文化建设;重硬件投入、轻人才团队建设;重系统内部联合、轻外部协作。虽然新兴景区景点不少,但高效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体系开发严重不足,景区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储备的旅游势能少,旅游动能不足,与大泰山、大旅游相适应的大格局没有建立起来。
二、未来泰山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的泰山旅游,不仅应积极构建旅游大格局,还应创新理念,突出特色,补齐短板,强化弱项,做全国以至全球的山岳旅游典范,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成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典范。为此,未来的泰山旅游发展还应从以下五方面去打造。
一是打造特色顶级品牌,突出文化软实力。“国山只有一个,非泰山莫属”(季羡林语)。泰山的国家首山地位,是由独特的古地理环境和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奠定,是历史的选择。几千年来,没有任何一座山,像泰山那样,其山神庙宇遍布华夏、波及海外;没有任何一座山,像泰山那样,享受历代帝王持续不断的封禅、祭祀,被历代文人墨客称颂礼赞,被天下黎民百姓顶礼膜拜。作为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泰山不仅是国泰民安的象征,更是是中国山脉最具特色、最具代表的典范,这需要我们当仁不让地打出来,推出去,形成文化旗帜、旅游高地,这是泰山最大软实力,也是泰山文化与旅游的顶级品牌,是构成泰山旅游的核心。
二是建立体系化协同推进的全域旅游目的地管理体制机制。2016年以来国家旅游局又适时提出了“全域旅游”。全域旅游将一个区域作为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运作,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对旅游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建立全新的体系化协同推进的适应全域旅游的管理体制机制,目的是为了进行战略谋划,结构调整与引导,跨部门、跨行业协同,进行有效的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环境的监督与控制等。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转换,可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使市场与政府各安其位。
三是建立营销驱动型旅游目的地运营管理模式。旅游业命中注定要完全依赖旅游客源市场,只有让游客满意,才能赢得市场,实现长期繁荣。建立营销驱动型旅游目的地运营管理模式,其核心就是以游客需求为中心,其实质就是通过让游客满意而获得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建设“庙会街”,促进泰城重心转换,增强城市特色旅游功能。对于泰城而言,当前旅游面临着转型,由过去的单纯景区游、泰山游变为休闲游、城市游,进而由城市辐射周边游。城市是支撑现代发达旅游业的主要支柱,是游客各种消费的主要发生地、策源地、枢纽站,也是一地风情的最重要的展示地。庙会街的构建,将再现泰城的古老记忆,激活泰城的城市活力,让游客与居民静下来、坐下来,在观览、品茗、鉴赏之余,形成大量的城市故事传说,活化泰城、活化泰山,成为旅游吸引物,成为泰城的城市符号。让人们充分体验泰城宜居优美的山城形象,提高泰城的美誉度和吸引力。
五是加强联动协作,优化外部环境。作为顶级品牌,要扩大影响,必须实行内外联动、相互协作。首先,要解决制约泰山海外游客增长的航空交通问题。其次,与“山水圣人”旅游区紧密协作,实现旅游区的复兴。第三,选择目标市场,建立稳定的游客渠道。第四,与世界名山和世界遗产地协作,组织名山联盟或与更多名山缔结姊妹山、友好山、友好城市等形式,互相宣传促进,吸引各自国家的游客互访。作为世界名山中的首例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可以设立世界山岳泰山论坛或世界遗产泰山论坛等,在世界顶级山岳品牌中,具有自己的话语权,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泰山把中华五千年文明应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带给了我们。“泰山安则四海皆安”,新时代的中国,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须弘扬登高望远、向上向善、勇攀奋进的精神,这不仅是泰山精神,也是国家精神之所在,泰山旅游的灵魂在此,泰山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核心竞争力也应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