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工作、生活,每年有两件大事,一件是欢迎新同学,一件是欢送毕业生。欢迎的感情比较单纯,大家都很高兴。欢送毕业生的感情就比较复杂,有欢乐,还有依依惜别,恋恋不舍,有伤感和惆怅。几年来,大家一起度过了很多日日夜夜,都很留恋。但是,我们还是要欢送大家。多少年的刻苦努力就是为了在今天修成正果,就是为了让大家开始人生新的旅程。
五十八年前,我从这同一学校毕业,当时怀着很多梦想、希望,现在年纪大了,回顾往昔,心情复杂。有些时候有很多失落感,像《琵琶行》中那位琵琶女,“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又像费翔的歌儿里唱的,“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行囊。”
失落于没有做出青年时代向往过的成绩来。当然,也不全是失落,也还有一些可以自我慰藉的。上星期,六月八日到十一日,我去到江西省武宁县。1972年到1976年,我在那边的乡镇中学教了四年书,那个时候的学生现在也都已经退休了,我和他们聚了一下。那个地方以前交通非常不方便,我在那边教中学,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其实,大部分的学生我不太记得清楚了。他们却一再热情相邀,几次有人专程来武汉看我,这次又特地来接我过去。聚会中,学生们回忆起一些细节。说我怎么讲鲁迅,怎么讲辛弃疾,怎么教他们写作文,怎么带他们到生产队去做采访,学做“土记者”。
他们觉得,我的语文教学对他们的学习和人生有过一些影响。比如说,他们读到高中,却不熟悉汉语拼音,不会查字典,有不少学生没有钱购买字典。我带他们到养路队挑沙石,赚了力资每个人买一本《新华字典》,在课堂上经常作查字典比赛,养成遇到生字、难词查字典的读书习惯。
分隔几十年之后,学生们谈起种种往事,历历如绘,这使我强烈地感觉到被社会所需要过,被他人需要过,为社会、为他人做过虽然是很小很小却是实实在在事情而被记得的存在感、获得感、成就感。这种幸福的感觉是其他的东西———比如金钱、名位等等都无法代替的。
钱财、名位如果是经由合法、合理途径得到,也是可贵的,应该被肯定,但是不是最重要的,被社会所需要才能给一个人最踏实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这是最重要的。同学们听说了萨尔曼·可汗这个人吧?他1976年出生,是孟加拉血统的美国人,在哈佛和麻省理工都拿过学位。而他广为世人所知,被称为“数学教父”,是他办的“可汗学院”,教中学生和大学本科学生学习数学以及其他学科。
人们说,他推动的教育方式的重大革新。现在可汗学院网遍及几十个国家,有中文网站。由于他教学的巨大成功,风险投资的商人建议他的视频网站收费,只要他一点头,他立刻就得到十亿美金。但是他拒绝了,他说,如果收费,穷人的孩子怎么办?他还为很多发展中国家办了网站,他被称为数学教父和天才。他是一位数学天才,他把人的价值列为一个分子式,人的价值=他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他从社会获得的报酬收入。
他拒绝了收费获利的建议之后说,“我想象不到我的生命中有任何一种方式,能比我现在活得更有意义。”只要我们也这样去做,努力做于人有益的事,于千千万万普通人、于还在穷困之中的人有益的事,也会享受到与他同样的抓住了生命意义的成就感。
所以,当同学们踏上人生新旅程之际,我的第一个建议是,请你们认真想一想,你们在人生旅程上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我以为,可以作为目标的是,做一个被社会所需要的人,做一个创造的价值远过于自己所获得的报酬的人。如果能从他人那里得到你被需要、你做了有益事情的反馈,你就会沉浸在纯洁的愉悦之中。
在欢送的时候,照例要说一些祝福的话。大家都是华师文学院的毕业生,祝大家一帆风顺,鹏程万里。我想,这几天各位已经听到很多次这样的真心祝福了。这是真心的话,但是,我还想说,你们的路很长,社会生活实际上不会有持续不变的一帆风顺,更多的是曲折,是不太顺利,更多的是激流险滩,坑坑洼洼,坡坡坎坎。
所以,我给各位的第二个建议是,大家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要有迎接挫折和打击的准备。你们从小可能得到了父母的呵护,长辈的爱护,比较缺少经受委屈的体验,缺少经受较大委屈的体验。我要告诉同学们,你们踏上新旅程之后,遭遇委屈的概率会是比较高的。社会生活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不公平的事情绝不是很罕见的。
这几天大家看俄罗斯世界杯,每一场裁判员的每一个判决,都是完全公正的吗?足球赛有许许多多误判的案例,现在有了视频助理裁判好了一点,但也并不可能消灭误判。成熟的运动员有理有节地面对裁判,即使遭遇误判,也还是力争踢出自己的水平。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公平,一个人要有面对挫折、打击和不公平的准备。现在的同学比我们学生时代见识广得多,但是,现在同学们的心理抗压能力有没有提高?面对挫折打击是否还能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原则,不动摇自己生活的信心?
就我所了解的,你们很多人遇到的挫折,和我那一辈人比,和更前面的人比,其实都不算什么了不起的挫折。大家是学文学的,你们受的挫折能够跟屈原、李白、苏轼比吗!大家都会背诵李白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今天这两句诗非常适合各位,你们就要直挂云帆了。
但是,在这两句之前,李白还写了什么?那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到处碰壁。他经历了很多打击和排挤,而依旧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才成长为成熟的文学家。各位在湖北好些几年,如果有谁还没有去过黄冈赤壁,最好去看看。
苏轼是在黄冈完成人生的大飞跃,他遭遇“乌台诗案”,天大的冤屈。他没有倒下,而从一个优秀的作家升华为伟大的天才。成就他的正是巨大的冤屈、打击。对那一世之雄,他俯视、低看,“而今安在哉!”对身外的名利,他淡然,“而又何羡乎?”用变化的观点来看,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呢,我们存在过,做出过贡献,还需要去羡慕什么呢?
大家去了新的环境,会得到新单位的关照,但是,不如意的事情也可能会有,我当然希望你们顺利多一些,但是我也要提醒你们,不顺利肯定会有,如果你有处变不惊,百折不挠的精神,你就一定可以有所收获。虽然你们是成人了,还是要分析自己,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比如萨尔曼·可汗,他一开始也不知道他自己有数学教学的天赋,这是在实践之中,辅导他的侄子的时候,自己发现的。如果他向别的方向努力,或许就不会有这样大。比尔·盖茨辅导三个儿子数学,有些问题怎么也讲不明白,讲了很久孩子还是懵懵懂懂,可汗讲十几分钟孩子就明白了。
盖茨说,“我真的很嫉妒他。”我希望我们的同学中间也能出现萨尔曼·可汗这样的人,把复杂的问题清晰地给学生们讲出来。盖茨是一种类型的天才,可汗是另一种类型的天才。希望我们的师范生出一些可汗型的人物。我们的教育有许多急需改进的地方,杰出的教师可以推动教育的大变革、大进步!
重新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在社会上实现自己,同时,还要分析他人,认识环境,善于和他人合作,较快地融入新的环境。这是我给同学们的第三个建议。我们都生存在社会中间,要和社会打交道,要在社会上好好生存,就要分析他人。
你们很多是独生子女,小时候有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呵护,有些同学可能没有受到合作意识的充分训练,而学会分析他人和认识环境,是走向社会的必要条件。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写过《自由论》,这是一本经典性的著作,严复把它翻译为《群己权界论》。
“群己权界”,这个翻译很有意思,我们在社会中立足一定要处理好群己关系,我们不是孤独的鲁滨孙。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个人有权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利益。但同时,你还要考虑别人。在新的群体里要怎么做,大家是要好好思考一下。
一个人如果没有妨碍别人,他做什么事情是他们的自由。改革开放之后,做得好的地方,就是不怎么干涉个人的私事了,现在的包容性更强了,不因为衣着、发式的偏好而指责、限制一个人。但是,如果你的言行对他人产生了损害,你就要改变。
处理群己关系不是讨好别人,做乖巧的人,而是要去终生学习这个命题,更高的要求是善于为他人设想,为集体设想。在集体里起到粘和作用、连接作用,而不是分离作用、阻隔作用。
做一个有亲和力的人,有人格魅力的人,受众人欢迎和喜爱的人。你们马上踏上新的人生旅程,你们一定可以取得很多很好的成绩,希望你们不断传来很多的捷报给华师。
(作者系我校文学院教授,文艺学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曾任文学院首任院长、校出版社总编辑、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本文来自华师文院微信公众号,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