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中小学校一放暑假, 孩子们或者被家长花钱送进各类培训班, 或者就蜷在屋头手击键盘, 整日里在网上冲浪寻乐。我们小时候没有这类高科技的东西, 但一放暑假快乐生活就开始了, 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去稻田里摸鱼。
我的家乡在江南地区。仲夏时节, 田里的稻子正悄悄然由青转黄。清风过处, 稻香阵阵扑鼻, 满眼都是青黄色的稻浪。此时, 田里的鱼儿肥美极了, 正是乡下孩子下田摸鱼的好时节。
摸鱼看似简单, 实则是一门 “技术活儿” 。首先要会选地点。如果找不准地点, 去稻田里乱转, 辛苦一番不但摸不到鱼, 若把稻子踩倒了, 还有被大人们臭骂一顿的危险。我们乡下的稻田分两类, 一类常年蓄水、 只用于种水稻的冬水田, 另一种是秋冬季节种蔬菜小麦、 开春后临时蓄水改种水稻的干田。干田里除几条鱼鳅之外, 一般是没有鱼的。摸鱼要去冬水田, 田越大鱼儿越多。这类水田的背埂上一般都有三两个用来走水的缺口, 春末夏初几次涨水之后, 流水在缺口下方的水田里冲出一个比井口稍大些水凼, 即我们本地人称的 “田巴缺凼” 。盛夏时节天气炎热,鱼儿们喜欢呆在水深处, 水凼便成了鱼儿们的乐园。
摸鱼也有技巧。如果是比较小的水凼, 你可以用网兜直接捞鱼。上个世纪七、 八十年代, 农村水域还没有遭受污染, 很适合鱼虾生存, 一网兜捞起来, 鱼获一两斤是常事。鱼类品种多,最多的是巴掌大小的鲫鱼, 也有草鱼、鲢鱼、 乌鱼、 虾子等。若碰到比较大的水凼, 同时田里蓄水还较深, 就不能直接用网兜了, 以免鱼儿受惊四处逃窜。你得轻手轻脚地下到田里, 小心翼翼地用泥巴在水凼边沿筑一道 “围堰” , 把鱼儿们都关在里面, 然后再用一个水盆将水凼里的水一盆盆地淘去。弯腰淘水, 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不一会儿你就会大汗淋漓, 有腰酸臂软的感觉。但水淘完后, 满凼的鱼儿活蹦乱跳, 满心的欢喜让你禁不住手舞足蹈, 脏和累全都忘到脑后了。此时, 你只管拿起网兜, 把鱼一尾一尾抓起来往里丢就行了。有一次, 我和同村的刘二娃、 张四一起合作淘干一个稻田水凼, 竟然捉到六斤多鱼, 最大的一尾草鱼足有二斤多, 估计是从附近的堰塘里逃出来 “云游” 至此的。为分得这一尾鱼, 我们互不相让, 差点打了一架, 最后是我们的父母出面才摆平此事。如今回想起来, 仍然都觉得十分有趣。
摸到了鱼, 我们就急忙赶往村里那个大堰塘。把鱼放在塘坝上, 一头扎进水里, 三下五除二把身上的污泥脏水洗干净, 然后迫不及待地爬上来享用战利品。我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 有的把鱼儿剖开, 用事先带出来的盐腌制一下, 再用树枝将鱼串起来; 有的负责去坡上找柴; 有的负责生火烤鱼……不一会儿, 鱼被我们烤得焦脆喷香, 大家津津有味地美餐一顿。那年代生活极度贫困, 一年到头 “碗里都照得出人影子” , 能品尝到这种纯天然的人间美味, 简直是一种奢侈, 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那一份鲜香至今还留存在记忆里, 每当想起, 就让人满嘴流口水。
我们这代人的童年和现在孩子的童年不可比, 当然也没有比的必要。童年生活, 有趣有味就行, 幸福快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