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多部散文集的先后问世之后,致力于现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的张杰先生于2017年在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集《筛月楼诗稿》。
同其散文一样,张杰先生的《筛月楼诗稿》主要内容乃是亲情、友情、家国情的抒发与记叙,亦即对亲友、师生、祖国的一颗赤诚爱心的激情展现,但其中也不乏时代风云的剪影,尤其是对新时代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及其辉煌成就的赞美与讴歌。
《筛月楼诗稿》所展现的广大的爱心,是非常符合习近平新时代所倡导的建设良好家风与社会风气,乃至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的。是张先生献给社会的一份正能量。
一、亲情
张杰先生是著名的好丈夫、好父亲。他与夫人王素清女士伉俪情深,六十多年来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堪称模范夫妻。张先生身体素质很好,素清晚年身体欠佳,他则从饮食起居到就医服药,精心照料,关怀备至,并成为医疗保健的内行和中心医院几位名医的挚友。他鼓励素清学习国画和学弹钢琴,以之怡情健身。素清出画集,而有些作品亦成为张先生诗文集的最佳插页。在《筛月楼诗稿》中还有《送给素清的歌》和《贺素清康复出院》等诗作,前者有“生活巧安排,精打又细算,缝缝又补补,节约度时艰。………孩子捡树叶,燃料可做饭。偶有好食品,自己从不沾。整日忙工作,节日还加班”,后者有“满园樱花均开放,电话铃声阵阵响。子女友朋都问询:素清身体已复康?”
作为一位好父亲,张先生是严父,也是慈父。他慈中有严,严中有慈,严慈结合,刚柔并济。故此,张先生一家竟是父慈子孝,兄弟怡怡。这一切,我们既可从诗集中大量的赠诗感受到,也可以从书前丰富的照片中窥见一斑。张先生可谓持家有道,教子有方。他对子女的生活、上学、择业、创业可以说都作出了最为精心、合理的设计与安排。其子女个个品质优秀,事业有成,并且成为本行业的专家、精英,这固然主要是他们个人奋斗、打拼的结果,但与其父的合理教导、精心安排绝对分不开。
张先生的亲情如阳光雨露,博大精深,从同辈兄长,到后代子孙,无一缺遗。这里仅举数例,以供窥豹:“一叠叠,一封封,是家书,是亲情,想弟弟,挂素清,挂子侄,想聂聪。一件件,一封封,封封件件全是情。”(《捧读兄长遗书感怀》);“每逢佳节倍思亲,只缘今日又新春。儿孙万里喜相聚,孝悌家风传承人。故乡风光无限好,高山流水伴歌吟。未知何时归故里,童年课业与兄温。”(《遥赠十一哥》);“传媒工作二十年,舞台艺术新成员。演艺工作非易事,担当主演更困难。”,“大象巡演喜归来,兴奋之情难释怀。观众踊跃来看戏,一票难求是常态。”(《闻大象全国巡演有感(四首)》);“欧美留学喜归来,事业新篇又展开。讲台虽小容量大,它是人生大舞台。吾望歌群多读书,知识浩瀚如大海。汝与师生共奋进,为国培养栋梁材。”(《送歌群回母校任教》);“含苞待放翠欲滴,书艺俊俏笔有力。若到来年东风起,满园春色皆桃李。”(《观力群书画》);艰难险阻万里行,玄奘取经度众生。聂聪此次赴北美,探索知识利民生。学术研究需渐进,切勿心急求速成。身心健康血气旺,归来实现报国情。(《贺外孙女聂聪赴美留学》)等等。这些发自肺腑的诗篇,充分展现了张先生对亲人的挚爱、期待、鼓励与祝贺。
二、友情
在友情之中,《筛月楼诗稿》承载了其师长、同学、学生上下几代人的爱心展现。在张先生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培养的学生数以万计,是名副其实的“桃李满天下”。其中,不乏学生的学生和学生的子女,如果算上他山东大学的老师这一代,他的师生之谊涵盖了三至四代人。而对这几代人张先生都有诗作相赠。但遗憾的是原载《心中的歌》那首精彩的五言长诗《赵俪生先生礼赞》没有载入《筛月楼诗稿》之中。
张先生的友人之中,除师生之外,还有同事和广大的社会人士。他是泰安知名的社会活动家。他热情好客,乐善好施,在教学、科研与繁重的家务之外,他常常忙于亲友的送往迎来。在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每有客来,他总是亲自下厨,热情招待。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宽裕了,每逢来客,或友朋相聚,他则另邀数位同事和友人,去到宾馆,慷慨解囊,盛情款待。
张先生如鱼得水地终生生活在美好的友情之中,而对这些朋友,他大都有诗篇相赠。而且由于对友人的深切了解,故每有赠诗,俱系情真意切、言之有物之作。诸如抒发与老友当年的同甘共苦“半百时光共一楼,黑云压顶同运筹。大地回春清明日,参商不见分两头”(《赠姜岱东》);盛赞老友的人品与性格“五十年前幸识君,朴实谦和性沉稳。时代风云多变幻,大浪淘沙见真金”(《赠姜全吉》);钦佩张文波的领导、管理才干(《赠张文波》);颂扬张学尧的贤孝奉母(《赞张学尧》)等等。
对包括著名学界精英魏建在内的我们历届的学生辈,张先生也多所称赞与鼓励,诸如《赞魏建》、《夜梦李玉洋》、《赞刘杰》、《赞朱立琴》等等。
张先生一生帮助过很多人,但从不求回报;可对于帮助过他的人,他却念念不忘。例如他近几年在北京长子大象处生活期间,多次住院就医,对相关的医护人员的赠诗就多达七八首,而且每首无不热情洋溢,充满着感激、钦佩、赞扬与鼓励。至于长期为其一家医疗健康尽心尽力的泰安中心医院名医王铭灏先生,他更是引为挚友至交,请看其赠诗:
泰山行医五十年,名声远播众口赞。
挽救生命百千万,无论平民与大款。
婉拒政府做官员,献身只愿第一线。
每当临床门诊日,患者蜂拥到面前。(《赠王铭灏大夫》)
张先生毕业于名校山东大学,其同学中名家辈出,诸如著名红学家、文艺评论家李希凡、著名美学家周来祥等等,张先生与他们的聚散、唱和无疑提高了这本诗集的档次。
笔者与张先生是同事。交往半个多世纪以来,张先生与我情同手足,从工作、事业,到生活、家庭,关爱有加。此集中除赠我一首外,特于我的爱子岳宗新婚之际贺诗一首,令我感激不尽,欣慰之至——
孔府门庭名士多,君问岳宗夫如何?
形象俊秀美男子,孝悌践行承祖德。
读书学习知上进,事业兴旺善开拓。
今与春华结连理,未来岁月更红火。(《答客问》)
三、家国情
张先生从青年时代献身革命事业。改革开放以来,他更是青春焕发,以高昂的政治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他领导的泰安师专中文系的工作有声有色,被称为师专中文系的黄金时代。他还为泰山文化建设作出很大贡献。他常说,我们这一辈能够赶上这样美好的时代,实在是太幸运了!就是到了晚年,他仍然笔耕不辍,经常有新作问世。他以八十七岁高龄新出版了诗集《筛月楼诗稿》。在诗集中,他热烈赞颂“一带一路”工程,关心祖国统一大业:
“一带一路”均启航,福音连接东西方。
数十国家齐参与,亿万人员大合唱。(《贺“一带一路”工程起航》)
习马狮城紧握手,同胞情深泯恩仇。
“九二共识”基础牢,复兴中华有奔头。(《贺习马握手》)
童年亲历亡国痛,老来永怀报国情。
“台独”势力闹分裂,耄耋之人也请缨。(《观央视“海峡两岸”有感》)
属于此类主题的还有《巨轮破浪永向前——看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有感》,《反腐倡廉歌》,《国人多唱抗日歌——看电视剧<长沙保卫战>有感》,《纪念李光耀先生》,《吾观特朗普》等等。
此外,诗集中尚有关于水果、蔬菜、环境等内容,而在诗集《心中的歌》中,诗人竟一口气写了《丁香》、《菊花》等十几首花卉类咏物诗,显示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高昂、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当此中国社会大力倡导中华民族行孝、感恩传统等等美德之际,《筛月楼诗稿》中的亲情、友情、家国情,传播的正是利国利民的正能量,这与上述时代精神是完全一致的,而这也正是该诗稿的不朽的社会价值与历史意义之所在。
四、古诗的传承
张先生喜爱古代诗歌,他读阅了大量古体诗,因此包括《筛月楼诗稿》在内的全部诗作,无不显示其古代诗歌的传承与影响。
其五言诗朴实、亲切,自然、流畅,颇有汉乐府的风韵。如“吾师赵俪生,清华属精英,日寇欺中国,激起爱国情。游行扛大旗,一二·九运动。参加民先队,青年之先锋。深入晋中南,抗击日本兵”,“他是一个官,也是一个兵。为了打日寇,为了祖国胜。不怕苦和累,不怕丢性命。战后曾当官,总感不适应”,“三十当教授,干了整一生。弟子逾两万,不少学有成。提起赵师来,个个都称颂”(《心中的歌·赵俪生先生礼赞》);“中央亮利剑,反腐捷报传。贪官个个倒,窝案一件件。贪官睡不好,吃饭味不甘。话也不敢讲,事也无心干。托人找关系,
又怕露了馅”(《反腐倡廉歌》)等等。而于严肃、刚正之中,又不乏讽刺与幽默。
其七言诗铿锵有力,节凑鲜明,具有唐诗七古歌行体的特色,如“一九五二八月天,青岛山大老校园。人生征途第一站,山大速中当教员。华崗校长很敬业,常到基层作调研。赵凌校长管常务,心胸开阔眼界宽”(《怀念山大工农速中》)。
作品的语言准确、典雅,毫无生造、凑合之处,这对于用古体诗表现现代生活,实属难能可贵。如果没有深厚的古代文学修养和坚实的现代文化基础,是很难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