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之树常青
从去年以来,不论是我回到母校,伫立在校大门广告宣传牌右边的紫薇树前,还是在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静下来后,一个人独自静思,总有一件事别在心里梗的慌、纠结的很。
那就是随着吉首大学建校六十周年日子的临近,我拿什么来感谢我的母校和恩师?!
在紫薇树下,勾起了我对往事的思念。十年前,也就是母校建校五十周年的时候,作为吉首大学的学子,时任中共花垣县县委书记的我,又是送紫薇树,又是捐钱给学校,学校还特意举办了隆重的送紫薇树典礼仪式,一时间好不风光,可谓踌躇满志。
时间过去的还真快,在不经意间过了十年,我们又将迎来母校六十周年校庆的到来。而今天的我与十年前的我相比,人还是那个人,只是略显苍老了一些,虽说官比原来还大了一点,可办事的权力却小了不少,再也不能像十年前那样送树捐钱给母校。那么,在母校六十周年之际,我要拿什么来表达对母校的感谢感恩之意呢?着实是很纠结,照讲越往后要比当初做的更好才对、才来神,都过十年了,还做不到十年前的水平,是多么的没面子,多么的对不住培养教育了我的母校啊。
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今天我突然来了灵感,悟明白了,虽然现在不能像当初那样给母校送树捐钱来表达我的心意,但我可以用母校和老师教会我的,用笔来表达和述说感谢感恩之意啊!故特倾情写下这篇文章,把一个学子的赤诚之心献给母校六十周年。
面对校庆,我想母校对学子是无所求的,什么也不需要,不在乎送钱物的多少,要的是学子的尽心尽力,尤其是在平常之日的尽心尽力。
那是2011年10月的一天,时任湘西州扶贫开发办主任的我,接到张永康老师的电话,他告诉我,吉首大学游俊书记和他要到我办公室来,专门商议以扶贫攻坚为课题,学校向国家申报博士点的重大事宜。我受宠若惊,在电话中向张老师表示:“哪有老师和领导到我这里来的道理,我立刻到学校来见您们。”张老师说游俊书记执意要到我这里来,我是诚惶诚恐、又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游俊书记告诉我,吉首大学现在没有博士点,目前,全国有400多所高校都在申请设立博士点,竞争非常激烈,尽管如此,学校为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湘西州甚至全国将来培养出更多的高级人才,学校已研究了以扶贫攻坚为选题,向国家申报设立博士点,要我们扶贫办为学校提供最基础的原始材料。
听他这么说,我是格外激动。学校可以选很多课题,州直也有那么多部门可供选择,唯独选中我们扶贫部门的工作为课题,太荣幸了。为此,我立刻作了安排,倾其所有,把我们所有能提供的资料都送给了母校。
一个多星期后,我感到不到母校去回访一下,对不起游俊书记和张老师,是做学生的不合格。到了学校,学校的老师和领导太客气了,他们认为我是从事扶贫工作的,对扶贫攻坚较熟悉,又专门组织课题组的老师开会,就选题组织和申报情况听取我的意见,我是既恭敬又负责地讲了意见。随着母校申请博士点的成功,我庆幸自己又为学校尽了一份心、出了一份力。
也是在2011年10月份,为落实时任副总理的李克强来湘西视察作的“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而失学”指示,为了湘西州人才培养及农村贫困家庭的脱贫,我想到了扶贫部门应开展贫困大学生的扶贫助学工作。于是,我专程到省扶贫办汇报,得到了肯定和支持,省扶贫办张主任表示,2011年投入200万元用于启动,2012年投入1000万元,2013年后将每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贫困大学生的扶贫助学。2011年12月份,用于启动的200万元如数下达到自治州。
到什么地方启动,我首先想到了母校,当我向游俊书记和肖湘愚校长报告此事时,他们不仅满口答应,还夸我是模范校友。
2012年1月6日,湘西自治州贫困大学生扶贫助学启动仪式在吉首大学礼堂隆重举行,当场为吉首大学400名湘西籍的贫困大学生发了100万元的银行卡。由此,湘西州成为湖南省市州中率先开展贫困大学生扶贫助学的地方,并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吉首大学的贫困生则成为湘西州最先得到扶贫助学的学生。
面对校庆,我想母校对学子没有给半点压力,不论是送得起也好,送不起也罢,学子没必要给自己自寻压力,只求无愧于心就行,特别是要体现在平常之日的细微处。
一般人们大都停留在对树的挺拔、伟岸、花的艳丽的赞美上,很少有人去关注它的成长过程,而没有过程也就没有结果,哪来的赞美之词。
送给母校的紫薇树是栽活了,可接下来树的成长过程应验了那句话,即“三分种、七分管”,没有细心的管理,花会凋谢,树会死掉。
在种下的最初二、三年,也许是紫薇树新到了一个地方,还真体现它的生命力和价值,每年的七、八、九、十月紫薇花挂满了树梢,给学校不仅添了一道景色,还令过往人们驻足,与紫薇花一起留下永恒的倩影。
可接下来的二、三年光景,我发现紫薇树的叶子不时泛黄,花一年比一年少。最初时,我还找不到是什么原因,因我不是学植物学的,只是看到紫薇树这种衰败像十分的着急。
我知道光急是没有用的,于是,到了2016年,经我一年仔细观察,紫薇树衰败的原因被我找到了。那就是紫薇树新发枝的能力特别强,特别是在树的根部,每年春季便会发出很多新枝,如果任由这些新枝生长,新枝会消耗大量养分,这些养分就输送不到顶端枝叶上,这就会造成顶端枝叶因营养不足而枯黄。对此,学校管理绿化美化的人员拔除这些新枝选的时机不对,他们选在入冬前才除掉这些新枝,这种搞法作用不大,而应是随时发新枝,随时拔除掉新枝。
为了让我心爱的紫薇树长发长青,我是专门向游俊书记提起了意见,一是向他表达学校绿化部门没有管理到位,紫薇树的长势一年比一年差;二是管理的方法不对,要变入冬时的管为平时的经常管。
还真没想到,游俊书记对这一小事十分上心,特别交代和安排了人员,按我说的在2017年进行了精细管理,还真是当年管理当年就见了效,紫薇树又如同焕发了青春一样,树茂花好。我被游俊书记认真负责的精神所感动,专门宴请他以示感谢。
如果说上述二、三件小事还不能充分体现对母校的尽心尽力和无愧于心的话,还有在这十年里,我先后将我写的《感悟为民》、《感悟经历》两本书捐给了校图书馆,第三本书《感悟真情》有望在校庆到来之前出版,到时作为给校庆的献礼,也将捐给学校。在学校散步时,我的钱被偷了,我主动配合校保安和派出所将盗贼抓获,一审问得知该盗贼还是个惯犯,使之得到了法律的惩处,有效地保护了学校的平安和学生的财物安全。我还应邀到学校给同学们讲课及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咨询交流等等。回想在这十年里,凡是我能为母校做到的事,哪怕事再小,我都十分乐意尽心的去做了,做的还真问心无愧。
都说根深才能叶茂,才能繁花似锦。母校好比是根和干,老师好比是绿叶,学子好比是繁花。今天的母校早已根深干壮,从最初的苗语学校、到专科学校、到普通本科学校、再到今年刚刚升为一本学校,怎不令每位学子骄傲自豪,学子在校吸吮着养分茁壮成长,学子离校后仍有背靠大树好乘凉之感,并为母校的日新月异的发展由衷点赞、无上荣光。今天的母校老师跟过去一样,仍以绿叶精神为荣,仍是默默无闻诲人不倦,无私地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母校,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智慧送给了学子,让学子终身受益,怎不令学子敬佩和感恩。今天吉首大学的学子如同繁花,不仅盛开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还点缀在世界各个角落,成就无愧于母校。
此时此刻,在母校建校六十周年校庆来临之际,我唯一的愿望,就是衷心地祝福母校之树常青。作者简介:
宛庆丰,男,1962年6月生,苗族,湖南新宁人,毕业于吉首大学化学系,历任泸溪县兴隆场公社党委组织委员,团县委书记,小章乡党委书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氮肥厂党委副书记、副厂长,湘西州委宣传部党教科长、宣传科长,永顺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花垣县人民政府代县长、县长、县委书记,湘西州扶贫开发办党组书记、主任,湘西州政协副主席,湘西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