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心中的月亮


  认识詹姆斯·瑟伯是一次十分偶然的缘分,第一次读他,是那本《13只钟》,被深深吸引。有的时候,遇见一位作家就是这样一瞬间的事。而遇见一本书亦是如此。
  在那之后,当看到书上写着“詹姆斯·瑟伯”这个名字,我就会把书拿到手中。《公主的月亮》就是这样被我翻开的。这个故事很简单,埃莉诺小公主病了,国王想让她好起来,提出给她一个应允。公主提出要求:一个月亮。
  书中除了公主之外的角色全部都是男性,加之王后的缺失,公主的生活中缺少柔和温暖的感觉,而月亮似乎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弥补。可是,一个高悬空中,又独一无二的月亮要怎么得到呢?这在成人眼里是个巨大的难题。皇家的聪明人们纷纷出场,但都无疾而终。此时陷入悲伤的国王喊来了皇家小丑。和“聪明人”不同,皇家小丑没有这么多的知识,但有一份天真,他就如同一个孩子一样,看事物没有这么复杂,却能给出成人眼里无解的问题的答案。
  “你心里觉得月亮有多大,它就有多大,你心里觉得月亮有多远,它就有多远。”一个“月亮”并不一定得是那个空中真实的月亮,它完全可以是一条金子做的月亮形状的项链。公主得到了她眼里这个小小的黄金月亮,感到满足。可是面对问题的顺利解决,国王却依旧烦心,他害怕,怕公主晚上看到挂在天上的月亮会明白自己胸前挂着的不是真的月亮。在“聪明人们”再次陷入茫然的时候,宫廷小丑再次出动,他去问了公主。公主的回答令我们欣喜,她认为所有东西都会有新的出现,月亮当然也是一样。对公主来说,这个答案再简单不过,而我们会欣喜,或许正是因为我们已经不再具有这种孩子的逻辑思维了。
  河合隼雄在《孩子的宇宙》一书中说过,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着一个宇宙,而所谓长大成人,也许就是将孩子所拥有的如此精彩的宇宙逐渐忘却的过程。尽管每个成人都曾经是孩子,但毕竟都已经不再是孩子了,如果要求他们完全以孩子的方式思考,那就有点过于苛刻了,不过,这不表示我们就可以无所作为。
  我们能做的就是,一方面让自己尽量保持在近似孩子的状态,让我们心里的宇宙能够消失地尽可能地慢,就如同书中的小丑所做到的那样;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共享孩子的世界,不是刻意地闯入,而是通过陪伴和给予,让孩子主动地来和我们分享。做到这两点,我们也就会更懂得孩子内心的世界,就能看得见公主心中的那个月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