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代表心声


  笙徐松伟(商学院)作为本届“双代会”代表,我满怀自豪和欣喜,与其他代表一同见证了此次教代会暨工代会召开的全过程。大会工作报告主题鲜明、紧扣核心、注重实效,全面回顾总结了学校取得的成绩、经验,分析了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了未来建设目标和工作重点,十分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过去的一年在校党委领导下,教代会倾听教职工心声、把握教职工需求、传达教职工诉求、维护教职工权益,开展了丰富新颖、形式多样的活动。为推动民主管理、加强民主建设、促进创新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为教师代表,我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5月29日有幸以列席代表列席校长办公会议,见证了学校民主决策的全过程,学校决策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今后,我将会紧密围绕教代会精神,不忘初心、务实进取,积极履行、主动作为,认真发挥在联系、代表、组织、引导教职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校百年华诞为新起点、以“双一流”建设为新动力,共同助力我校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事业新发展!笙刘华(会计学院)作为“双代会”代表,我积极履职、行使民主权利,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提出两个提案:第一,教学评教排名系统的科学性争议较大,强制硬性排序未考虑不同学生、不同难度、不同课程、不同专业之间的可比性,建议取消可能存在系统性误判的双专业评教,恢复传统的优良中差评教办法,或对每门课程单独打分,在1-5分的范围内给出绝对值,将上同一门课的不同老师的得分高低进行相对排名作为辅助指标,以减少教师层面的争议。同时,恢复文字评教,不仅是要考核教师,更需要保证考核标准的合理性,并让教师清楚地知道努力和改进的方向。在评教结果的利用方面,教学岗教师要求排在前50%,科研岗教师要求排在前90%,同为教学任务,此分类管理标准是否合理,建议进行严格的模拟测试和在教师中广泛征求意见;“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目前由校团委组织学生“海选”,但缺乏配套措施控制未听过课的学生跟风及拉票式评选,也没有教学评教结果方面的过滤机制,建议增加上课班级学生的权重,研究提升人气教师与教学评教结果、教学督导组及学院听课组意见的匹配度。第二,全日制专业硕士和研究生班论文写作要求存在错配,建议增加研究范式的包容性,认可和接受研究生班非全日制学生结合实践经验所做的案例研究,以及全日制专业硕士以学术见长而非案例见长的专业研究。笙叶伟春(金融学院)“双一流”建设是我校的一个长久大计,对一这目标我深感振奋,也希望学校更好地加以落实,要设计具体的图谱,进一步细化“双一流”建设的具体任务,分解到位并要有配套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带动所有的员工为之奋斗。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举措是要稳定学科带头人队伍,通过引培结合,尽快填补学科带头人流失的空缺,为下一轮学科评估早做准备。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对于一所高校而言十分重要。上海财大这几年在大力推进国际化,每年都招收大量海归,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在经过几年培养后就被人挖走或由于其他原因流失了,有些海归的留下可能也只是基于对财大的“人文环境”与“学术氛围”的留恋,因此,学校要长远考虑,制定更灵活的留人机制,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如何更好地留住人才,而不要成为别的高校的“人才孵化器”。高校的发展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师,学校的考评机制应该更加灵活。教书育人是学校之本,应重视教学工作成果,加强对教材撰写这一成果的重视。同时,论文等科研考核也不能只盯着文章的等级,还应兼顾到文章的影响力,对于在业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文章与教材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认可,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总之,双代会给我们提供了思想碰撞的机会,通过讨论,我们进一步坚定了信念,希望我们财大能更好地发展,变得更加和谐、更加温馨!笙曾坚(法学院)在刚刚闭幕的第七届教代会上,蒋传海校长作了工作报告。报告特别突出了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并具体设计出实现目标的路线图,非常令人振奋。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代表,本人在听取完报告后,心绪难平,其中有从教数十载的感悟,更多的则是来自于本人去年代表学校远赴广东参加本科招生宣讲的感慨。去年高考结束不久,我受命前往广州和深圳进行现场招生咨询,我先后到了三所当地著名的高中,几乎都是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学校的招生资料就被一抢而空,有不少考生及家长专门过来说上一句:我们真想到你们学校,但你们的分数实在是太高了!而围在咨询台前的几乎都是学霸级的考生,他们的考分及在全省的排名常常连我都想当场膜拜。望着他们热切而清澈的眼神,我告诉自己:千万别辜负了他们。中国的高考也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毋庸质疑的是,高考佼佼者的综合素质是最高的,他们的心气也很高,所谓年少轻狂赤子之心,他们堪称一流的苗子,我们做老师的应该,必须,也只能倾情投入,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呈现一流的教学质量,让选择了上海财经大学的优秀学子们怀揣梦想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青涩而来,经过学校的精心培养,四年后以上财人的身份自信成熟骄傲地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中坚力量。一茬又一茬,桃李满天下。笙吴继兰(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双代会”是全校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难得机会。学校在过去一年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取得了很大成绩,学校突出发展“经济学与商学”学科群的学科定位更加明确;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也显示出更加注重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特点,建设了一系列通识课程,加强了创新创业教育力度等;国际化合作办学也取得显著成效;科研水平体现出了顶天立地的效果;有了这些良好基础,我相信,学校未来在以上几方面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和成就。
  纵观国内外大学教育及国家文化战略,我认为,大学最重要的是文化积淀。在“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文化育人是大学必不可缺的底色。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凝聚、学术的积淀,应该蕴含在育人的全过程,体现在校园的每一处。对学生而言,大学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生在这里应该塑造人格、培养能力、学习知识。对教职人员而言,学校是发展的平台,要在事业上有发展,学校就要创造条件,要让教师们在这里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对已经毕业的、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广大校友,希望通过用心用情做工作,通过校园文化的浸润和涵养,能够让他们有种认同感,感受到上海财经大学永远是他们的精神家园。笙高冰冰(档案馆)虽然我来学校工作已有14年,但作为“双代会”代表,今年还是第一次。听了“双代会”4个报告,对学校方方面面取得的成就更加了解,感到非常的振奋和自豪。我也亲历和见证了学校科研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建设取得的新成就。科研方面,标志着学校科研核心竞争力的国家级项目立项层次和立项数量不断攀升,高水平论文发表不断取得突破;文化建设方面,学校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博物馆,并新建了展示百年办学历程的校史馆,同时还推出了一批厚重的校史研究成果,这些建设成果一方面彰显了学校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浓郁了校园的文化气息,另一方面也为学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一个体会,便是上一届代表以高度的责任感履职尽责,提出了诸多提案,充分发挥了桥梁作用,成为我们这届代表的良好榜样;同时,提案工作委员会开展了务实高效的工作,认真对待每一条提案,全力协调落实并及时反馈,为推动学校的民主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正是受此鼓舞,我和部门另一位代表,向部门老师们广泛征求了意见,并根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项提案,提交给学校提案系统。希望通过自己的履职工作,能为学校更好的管理和各项事业的更好发展,贡献一点绵薄之力。笙王永长(出版社)为期八天的2018年上海财经大学“双代会”胜利闭幕了。但是,蒋传海校长所作的学校工作报告还记忆犹新;周峰副主席为工会所做的报告仍在耳边回响;代表们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建言献策的场景历历在目。我是第二次当选“双代会”代表,作为一个上财人,作为学校的一名老职工,为学校近年来,尤其是2017年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感到欣慰与自豪。正如蒋校长在报告中指出,2017年是上海财经大学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一年,学校有十个方面的“新变化”,这些“新变化”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气象。同时也指出,学校在新的百年起点上面临的新的挑战。绘就的蓝图,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面临的挑战,让大家对任务展现出信心。
  今后,我要继续努力工作,为完成学校今年的三大任务、为建设“双一流”中长期战略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如果所有的上财人都发挥“钉钉子”精神,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会把上海财经大学建设得更加美好,“双一流”学科建设绘就的蓝图就会早日实现。笙王蕴(继续教育学院)本次教代会的召开是站在学校新百年新征程的新起点上,作为代表我很荣幸,更深知作为财大一员身上责任之重大。大会上听取了学校的各项工作报告,参与议案讨论,也感受到学校教职员工对学校发展的关心以及奉献智慧的热情。对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以及明确提出的“双一流”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加深了理解,催人奋进。我所在的继续教育学院&国际从业资格教育学院承担着面向社会开办继续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是财大服务社会、打造品牌的重要窗口,办学与服务水平也在努力向学校国际化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的整体目标靠拢。我们作为普通教师在本职岗位上更要用“立德”、“立言”与“立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建功立业,弘扬正能量,同时为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发挥继续教育的重要作用,为践行财大“厚德博学,经济匡时”校训所承载的社会责任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