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让我们生活在舞台上
———学生记者对话话剧团指导老师、著名导演程小纲



  上海财经大学话剧团成立于2003年5月,是隶属于共青团上海财经大学委员会的学生艺术团之一。从成立至今,在校领导和团委的大力支持下,话剧团在规模发展壮大的同时逐步向专业化发展。
  近年来,话剧团厚积薄发,收获颇丰,在上海大学生话剧节的舞台上连续四年获得了包括一、二、三等奖在内、最佳导演奖、最佳舞台创意奖在内的十余个奖项,奉献了包括《一个青年人的死亡》《底片中的比斯特》在内的多部优秀作品,在业内获得了较高评价。
  话剧团正式编制为50人,团员经严格考核择优筛选录取。特邀上海青少年活动中心著名导演程小纲担任指导老师,各团员在老师指导下分工参与编剧导演学习,为剧团可持续发展进行不懈的努力。
问:程老师,您好!今年是上财话剧团成立15周年,能否请您描述一下您心中的剧团呢?
答:上财话剧团一直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话剧团。作为上海财经大学四大艺术团之一,十五年来上财话剧团一直都以“让我们生活在舞台上”为口号,给上财这些热爱话剧热爱表演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这样的舞台。同时,话剧团人才辈出,逐步壮大成为一个大家庭,是所有新老团员们的家。
问:有别于专业的演出团体,上财话剧团的一大特点就是由学生组成。请问程老师,这一特点给我们排演的话剧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答:这个问题实际上在十年前我们就已经有这个结论了。我来上财,今年已经是第十六个年头了。从创建话剧团到今天,我觉得校园戏剧就应该反映我们校园真实的生活,反映大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包括爱情。所以我们坚持校园现实主义戏剧,我们坚持原创话剧,这就是我们上财的特色。有一年我们话剧团排了很多戏,上海市教委专门对我们有一个评价,说我们上财话剧团是上海高校校园现实主义戏剧的一面旗帜。我真的引以为豪。
问:在您任教的这十六年里,话剧团的成长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答:从2004年话剧团第一部原创大戏《辩手》上演,到2006年原创大戏《扎马格蓝》获得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一等奖,再到2010年的《暗恋桃花源》,2014年原创大戏《来客》和2015年原创大戏《匡时魂》分别获得大话节三等奖和二等奖,2016年原创大戏《一个青年人的死亡》获得大话节一等奖并走出国门赴韩国演出,2017年原创大戏《底片中的比斯特》获得二等奖,话剧团一年又一年在大学生戏剧的舞台上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
问:话剧团积极参加大话节等重要赛事,您认为剧团在赛事中取得成绩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答:我们话剧团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传统,每场戏结束之后在演员谢幕的时候都要把所有的幕后成员请上台,演员转身,向在幕后辛勤付出的团队鞠躬致谢。因为每一场话剧的精彩呈现都离不开台前每一位演员的排练,以及导演、编剧等所有幕后成员的努力。
问:这些年中,有哪些学生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分享一下和团员们之间的趣事么?
答:有一个学生也是早几年的学生,他原来是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本科毕业以后,到了英国皇家戏剧学院攻读导演系的硕士,是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百年多的历史上第七个华人。现在毕业以后,他又读了导演系博士。最近碰到他说他可能是前无古人了,是皇家戏剧学院第一位华人博士。所以说我们上财话剧团对戏剧有兴趣的这个孩子实现了这么大的跨界,接下来已经开始从事一些和戏剧专业有关的工作,而且还作为学者身份到杭州西溪湿地的一个重大戏剧项目做指导。上财有那么多的学生,这个学生给我的印象最深。我上次跟他说,你现在的学问比我大多了。我的学问现在确实是赶不上他了,但是他说了句让我还蛮感动的话,他说,“老师永远都是老师,至少我在戏剧启蒙的教育上是您给我的”,这句话让我触动很深。这位学生叫做曾沛之。
问:针对未来话剧团的发展,您认为有哪些可行的奋斗方向?
答:因为我们一直在坚持做原创话剧,重点就是要着力培养我们编剧组的同学,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这也属于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一部话剧来讲,提供好的剧本只完成了一半的工作,为此要结合学生自己的志愿,提升他们导演剧目的能力。而倾向于登台表演的学生可以在剧团的常规课程和戏剧沙龙中得到锻炼。
问:许多艺术团都面临过新老团员之间的传承问题,例如演出经验的流失。请问剧团是如何应对这个问题的?
答:话剧团在排戏的过程中,一直坚持项目制,幕后组与演员组分工明确。幕后组由灯光、音效、道具、服化等多个项目组组成,每个项目组采取老团员为负责人带新团员的方法,在排戏的项目推进中实现经验和技术的传承。而表演和编剧一直作为上财话剧团的必修艺术课程,不断培养和提升团员们的艺术水平,确保话剧团的艺术审美一直提升。
问: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使得高水平高校艺术团的特长生数量锐减,咱们话剧团是如何在克服这个困难的同时,还保持较高的专业水准的?
答:这个问题在我们话剧团从来就没有存在过,我们没有国家艺术教育这方面的政策,因为话剧团从来都没有这个方面的特长生,没有特招生。从我们创建到今天,我们每一位话剧团的同学在表演上都是零基础开始的,所以这一方面我们是有别于学校的其他艺术团,我也是经常为此而自豪。我认为我们的同学你可以一开始不懂表演,但是只要你热爱戏剧,我就可以让你们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校园戏剧表演人才。
问:目前,我们国家对美育的发展非常重视,但是上财的大部分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与话剧等艺术领域无关。您认为话剧团的活动会对这部分学生群体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我要回答这个问题呢,要从有一次一位校领导跟我的谈话说起。他说,“程老师,您到上财指导学生话剧团,只有一个要求——要让孩子们能讲话,能表达”。而我今天也是可以非常自信地回答这个问题,这么多年来,话剧团的同学在走向职场走向社会不同工作岗位的时候,他们比没有受过戏剧教育的同学更自信,更能够表达自己。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他们经常在舞台上面对上千观众表演的时候,他们的那种自信,就是我们从日常排练当中、从我们的舞台当中训练出来的。所以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的演讲能力,跟其他没有受过戏剧训练和戏剧实践的同学相比有很大的差别。当年校领导的嘱托,我完成了。
问:最后想请问您,此时此刻,最想对剧团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们说的话是?
答:去年是上财的百年校庆。我是从上财的85周年校庆、90周年校庆、95周年校庆一直到我们的百年校庆,都经历过了。我们百年校庆晚会有一个感动很多人的节目,诗朗诵,名为《老师,你还记得我吗》。我今天把这首诗的名字送给我们话剧团的同学们,希望若干年以后,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我们话剧团的学生在见到我的时候能够对我说一声,“老师,你还记得我吗?”我将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