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盈袖浮生翩然
旧城檐 雨飒飒 佳人凝眸小木屋 温盏茶 泼墨入画画不盈纸 酒至微醺 不如茶煮半盏素手添香任凭世间的风烟浩渺,只在一盏茶的柔情里,细数岁月光阴的悠悠。伴着袅袅的茶香,倚着吱呀作响的旧木窗,听着孩童咿咿呀呀的歌唱,数着屋檐上叽叽喳喳的云雀,淡然氤氲,恰此时光。
茶香袅袅,传颂琅琅
温盏煮茶,炊炊袅袅,浅浅清清,沁人心脾。
《尔雅·释木》曰:“槚,苦荼也。”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传统礼仪。《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中国茶艺的奠基人陆羽所著。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除此之外,历代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少不了茶清袅的身影。
《诗经》之《七月》云:“采荼薪樗,食我农夫。”就道出茶的美好;茶圣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之佳木也。”也对茶做出很高的评价;而苏东坡在《次韵曹辅寄试焙新芽》中则云:“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以佳人喻之;《事茗图》画卷后有画家用行书自题五言诗一首,诗曰:“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赏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吴趋唐寅”;“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郑板桥的这副对联写的是实境,也是实感。
历代的文人雅士一盏青灯一盏茶,半卷诗书,经纶满腹,留下这许许多多传诵的诗篇佳作。林清玄道:“以茶散郁气,以茶养生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养志。”茶香宁静可致远,茶人淡泊可明志。这茶香诗香,蕴含着的也是文人墨客所追求的远大志向。
茶姿翩翩,化蝶跹跹
青绿的茶水,浮着几多新芽。
点点碧波,慵懒的打着几个卷儿,吟唱着浅浅的歌谣。而后,舒展起了自己的腰肢,翩翩冉冉。几经浮沉,最后抵达壶底归于平静。雅如静水明月,清若松映寒塘。
茶有几多分法,无一定论,可谓见仁见智。根据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茶大抵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
就绿茶而言,绿茶色泽青翠碧绿,像极了晨光里森林的仙子,碧透着灵魂。那最嫩的鲜叶,一芽一叶初展,将最好的自己,奉献给这最好的沧桑岁月。若是将炒好的茶叶铺在竹圃上一连晒上几日,上好的茶叶便做成了。双手捧起一把干茶,放在鼻端,深深吸一下茶叶气味,再泡入新煮的泉水,汤色黄绿明亮,味道甘甜醇厚。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叶的香气就如琴音之有高有低,由高变低,而其香型就会由新茶时的清香馥郁而变得低闷混浊。
中国作为茶文化的古国,名茶也遍布整片大地。
江南古以水墨斑斓的小桥流水人家而名满京城,同样,在这片青街雨巷的烟雨朦胧之地,也有着著名的西湖龙井。其汤色嫩黄明亮,滋味清爽浓醇。而产于福建“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的武夷岩茶兼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乌龙茶中之极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有茶中之王的美誉,其中著名的便是享誉世界以大红袍。
除此之外,黄山毛春,洞庭湖碧螺春,庐山云雾茶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好茶。其姿态各异,雅致得性,在中国的茶文化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斑斓一笔。
茶音款款,琴音扬扬
微风起,伴着嫩芽飘然入温盏,素手抚琴,花落染琼月。
饮茶时伴以古曲,无疑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就提出了“听歌拍板、鼓琴看画、茂林修竹、清幽寺观”等二十多个适宜于饮茶的优雅环境和事宜。
饮茶时赏乐,能益茶德,能发茶性,能起人幽思。正如白居易在《琴茶》诗中所吟诵的:“琴里知音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常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然而冷香斋主人则认为,以音乐入茶,不如以大自然的清音入茶为妙。古人曾将“松声、涧声、禽声、虫声、鹤声、琴声、棋声、雨滴阶声、雪洒窗声、煎茶声”列为最清音。《庄子·齐物论》:“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因此,诸如风声、雨声、虫声、密雪声、鸟鸣声等都可入茶,既具有茶“清、和”之意,又能得茶“空、真”之情,妙哉妙哉。
古人饮茶到一定程度时,则连天籁也无,只是一片寂然,一片凝然。寂然中自有生趣,自有禅意,自有百千万种声音,皆能入茶。在庭院饮茶时,四周的亭台水榭及山石林木最堪入茶,如果有一池春水或一曲回廊,则更能增加茶的气韵。故中国古典园林最宜于茶,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布景,也不需要任何解说和音乐,四时景物变化就是最好的布景,风声水声鸟鸣声就是最好的音乐和解说,宜琴,宜箫,宜锦瑟,宜钟罄,可谓声声入耳,最宜于茶。
徜徉茶音琴音,恍然已是岁月匆匆。
茶益茫茫,人影幢幢
一水一蒹葭,一絮一飞花。
一茶一季话,一岸一人家。
除却赏玩品茗,茶也有着许多医药作用。《本草纲目》曰:“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与此同时,茶还能消除疲劳、提神明目、防止龋齿等。然,古人最重物候,故此饮茶也有季节之分与物候之分,更有人群之分,倒是精致的不行。
古语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故,饮茶也有不同之处。中国大部分地区是季风气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极为分明。故此一般主张春饮花茶,以缓解春困带来的不良影响。夏饮绿茶,绿茶性寒,“寒可清热”,最能去火,有生津止渴的作用。秋饮青茶,不寒不热,温热适中。冬饮红茶,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季季不同,却季季相得益彰。
而饮茶的时辰最好在饭后,空腹饮茶会伤身,严重的还会引起“茶醉”现象。 另外,夜晚喝茶时要少放茶叶,不要将茶泡得过浓。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除却中国这个茶文化的古国,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然,各国的饮茶方法不尽相同,各有千秋。英国各阶层人士都喜爱茶,他们大多喜爱现煮的浓茶,并放一二块糖,加少许冷牛奶。而泰国人喜爱在茶水里加冰,一下子就冷却了,这就是冰茶。而蒙古人喜爱吃砖茶,他们把砖茶放在木臼中捣成粉末,加水放在锅中煮开,然后加上一些牛奶和羊奶。凡此种种,皆不尽相同。同样的,是对茶的这一份热爱,这一份赤忱。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韶光易逝,何不新火试新茶,诗茶趁年华。茶香盈袖,翩然已浮生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