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STAG$$;
书海之浩瀚,繁星犹不能及。谈至读书,我对于它这一点粗浅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所能分享的便也仅仅是自己由阅读得到的一点体悟。
古人劝人读书,往往通过长篇大论言明其中的利益,再一门心思把这利益道给读者以说服对方,在我看来却实在无甚必要。读书一事本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任何以己度人之意都是不可取的。即便确实存在着几分益处,泽被己身已是幸甚,又哪里还能企求惠及他人?要我说,读书应该是纯粹的。若只存着一点功利心,为谋求这尚不知是否存在的好处而去读,便如同入宝山而空手归。一言以蔽之,读书本不该怀抱目的性,也难以达到预想的目的。
事实上,每个人读书的志趣和收获大抵也并不相同。有人通过读书来感知世间万物,也有人在书中找寻共鸣,达到那“会心之乐”。对我来说,读书最浅层的收获是它丰富了我的精神阅历。这绝不是艺术家的精神灌输,而是他默默将你引到那里,使你在思辩中自由地搭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你能够从中获取超脱的、纯然的审美感受,延伸向人生的价值追求。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读书使许多我未曾接触过的事物,鲜活生动地摊开在我眼前,毫无保留。它朝我开启了一扇门,门内是我不曾经历、全然陌生的世界。借着这些文字,我才得以窥见不同于别地的风景。那些或许终我一生都无法踏足的河流与道路,越出了书卷,历历入我梦来。
而我因读书所拥有的,更深一层的收获,是认识到了自己的某一面。它使我打开了不同维度的自己,与其建立新的关系。我试图在阅读的过程中观察自己,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平静地审视。尼采曾言:“读书给我更多的憩息,引导我散步在别人的知识与灵魂中。”这很有趣,但反过来想,当你在别人的灵魂中散步,也就拾获了自己新的灵魂。无论你与这个新的灵魂是短暂地相遇还是长久地共处,你都将更接近真实的自己。我从不曾放弃对自己的探索,而读书便是一条捷径。读书架起了你和自己沟通的一座桥梁,它通向你的心灵深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以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与自己交好。
言而总之,读书所带给我最大的益处,是教会了我如何生活。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生活远比想象中的更加艰辛,而读书赋予了我坦然面对它的勇气和决心。即便时时被生活蹉磨,读书让我能够去抵御痛楚,拥抱苦难,最终与生活和解。它在这繁琐冗杂的生活中溅起了一层涟漪,更为我的生命注入了一丝光亮,使我始终存有那一份对生活的热忱,就像沙漠中的一泓清泉般珍贵而又美好。
话至此处,就该聊一聊读书的态度了。一部分人阅读时是一定要拆开来嚼碎了的,一字一句都得来回细品;也有人恰恰相反,对待读书是万万不愿把那些文字拆开来的。在我眼中,阅读态度上的分歧本无对错之分,也无需争个高下。这样的分歧实在是再正常不过,各得其乐便足矣。依我来说,我是极少把文字拆开了去看的。相较前者,我更愿意让它们在我眼前勾连出一幅画卷,而非凝成某个局部。就让春水是春水,夏花是夏花,秋叶是秋叶,冬雪是冬雪吧,何必要一一相关呢?———绽放于各自的季节已是极美。
陶渊明曾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我想读书当如是,它只是一种内心的选择,而不必追究什么神圣的意义。读书一事究竟是否有意义,这应当交由你来做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