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平凡的岗位,因他们而熠熠生辉记我校后勤服务保障中心维修班组













  南信大的校园里,常常出现一群蓝色制服奔波的身影。
  他们踩着自行车、背着大工具包穿梭在学校的各个角落,他们不善言辞却心灵手巧,敲敲打打便能修好一扇门窗。他们来自怎样的一个群体呢?
  校园设施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平凡的他们春末初夏的清晨,一切尚未醒来,露水在每株青草和树的叶端流连。在整个校园还是一片寂静的时候,有这么一群人已经背着又大又重的工具包,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他们衣着普通、朴实厚道,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默默为这片校园服务了几十年;他们起早贪黑、不怕脏累,每天都要工作到把所有问题解决完才下班;他们热情洋溢、随叫随到,即使在节假日里也能看到他们疾走奔忙的身影。
  他们就是我校的维修工人。我校后勤服务保障中心有一个14人的维修班组,他们常年奔波于两千多亩的校园里,24小时轮流值班,为维护学校的各项设施正常运转而默默奉献着。
  维修班师傅们的工作内容就是解决师生们上报的设施问题,校园一键通反应的、宿管阿姨报修本上登记的、师生电话告知的……不计其数,水电班班长徐士强都一一记录在案,然后再将工作分类归纳再马上派人前去处理。
  他们的一天,繁忙却充实维修班师傅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早上7:00,赵师傅已经在赶往北辰楼维修灯管的路上了,即使背着沉甸甸的工具包,赵师傅的步伐也一点都不比平时慢。“今天接到的报修问题一定要今天干完,决不能拖到明天。”赵师傅坚决地说道,“一拖下去学生就没办法正常上课生活了。”
  上午8:20,周境城在人才公寓修水管。虽然工作繁忙劳碌,有些还有一定的危险性,但他依然热爱这份工作。
  上午10:00,一位师傅正在修花洒,虽然腿脚不便,但这丝毫不影响师傅干活的专业性。与此同时,另外一群师傅正在藕舫园排查线路故障。
  中午12:00,忙碌了一上午的师傅们陆陆续续地回到了维修站,吃上了从家里带的午餐。简单的白米饭配上一碗青菜,他们吃得津津有味。
  下午1:30,胡天喜正在硕园4栋公寓更换灯管里的镇流器。天气闷热,不一会儿,胡师傅的头上就布满了汗珠。
  下午3:10,骄阳似火,一群瓦工正在滨江的湖心岛给架子涂上绿漆。
  下午5:00,李永喜正在沁园22栋修缮天花板。他用钉子把天花板和墙壁连接处的白色胶合板牢牢地固定住,这样连接起来的板子才更安全。
  晚上7:15,天空中零星地下着小雨,大部分师傅都下班了,值班的赵师傅却忽然接到文园宿舍的报修电话,他拿起工具包骑上自行车便匆匆出发。当赵师傅回来时,维修站的院子里一片静谧,有的人已经进入梦乡。赵师傅轻手轻脚地回到值班室,与维修站一起融入在夜深人静中。
  活再脏再累,也得有人干维修的工作繁多而琐碎,维修班的师傅们每周休假一天,工作时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偌大的校园里,工作量大时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加班加点更是常事。有时候刚把硕园宿舍的灯管换好,尚贤楼那边又打电话过来,师傅就一站接一站地跑。
  寒暑假同学们都回家了,这反而是维修师傅们最忙的时候,因为他们要对全校两千多间宿舍进行安全检修,确保大家返校时设备运转正常。
  “有时候半个身子钻到水池下面,把漏了的水管拧紧,或者重新换个接头,出来的时候头发上、衣服上就全是泥,脑门上都分不清是汗还是灰尘”,周境城咧着嘴笑着说,“不过已经习惯了,我们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再脏再累的活也总要人干。”
  来自四川的赵师傅是维修班组里资历最深的 “老人”,疏通水管、拆装电表、砌墙搬砖,他都完成得一丝不苟,事无巨细。二十几年的南信大生活,已经让赵师傅和亲人对学校有了家的归属感,逢年过节时大部分同事都回家团圆,赵师傅却和妻子一起留守在维修站里值班,一年365天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哪怕在春节期间也不敢有一丝懈怠,时刻准备应对突发事件。虽然工作非常忙碌,但赵师傅却乐此不疲,“即使我做的事情很普通,我也一定要坚持把这件事情做好,因为这就是我的职责。”赵师傅质朴却坚定地说。
  记忆会被时光晕染得日益斑驳,但人们不会遗忘那些辛勤付出的群体,哪怕他们一直默默无闻。我们身处在平凡的世界,琐碎而平淡、繁杂而庸常,而在平凡世界里能够超越物质去坚守一点精神的东西,其日复一日的坚持更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