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不断推出新举措,全力促进毕业生就业
我校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展开


  本报讯 进入11月,我校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展开。针对今年就业形势复杂又严峻的形式,我校在坚持毕业生就业工作常态化的同时,不断推出新举措,全力促进2010届毕业生就业创业。
  我校2010届毕业生共有8442人,其中专科生139人,本科生7262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041人。对于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央、省、市和我校始终高度重视。10月15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席会议督查组组长尹蔚民来我校调研毕业生就业情况。教育部11月20日上午召开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当日下午,驻青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在我校召开。随后,我校11月24日召开了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传达了上级有关精神,分析了面临的形势与问题,研究部署了我校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会议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形势好转,毕业生就业压力相对减缓,但仍然不容乐观。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是毕业生总量增加大于人才市场需求增长、毕业生期望值与社会需求之间错位现象明显、供需中学历和专业的结构性矛盾、人才市场竞争加剧。会议强调要切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的重要决策,进一步强化“大型招聘会为平台、院级招聘会为主体、专场及周四职场为补充”的就业市场建设规划,落实各学院一把手责任制,确保就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 实行“完善机制、开拓市场、加强服务、引导创业”四位一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同时建立就业工作评估机制,切实做好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此前,学校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陆续推出新举措。10月份与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联合设立“国家职业指导师培训青岛基地”和“大学生职前教育培训青岛基地”,11月初开始对第二批26名教师进行培训;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员工培训系统,开展职业技能和资格认证培训;对特困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并设立10万元专项基金用于贫困生就业工作;加强信息服务,在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大厅设立就业信息发布屏,与移动公司合作免费开通毕业生就业信息短信平台;为大一到大四的所有学生建立职业素质测评与规划档案;编写《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毕业生择业年历》,在《青岛大学报》开设“就业导航”专栏,开设“求职门诊”和“简历门诊”;为“志愿服务西部”、“三支一扶”和“应征入伍”等国家项目搭建服务平台;筹措50万元用于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等。
  11月24日,学校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下发《关于上报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工作目标的通知》和《关于加强院级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学院每学年为毕业生举办的专场招聘会应在20次以上,提供的就业岗位数与本学院毕业生数量比要达到2:1以上,每年要至少建立3家以上的就业创业实践基地。
  各学院也一直为毕业生就业积极做好服务工作。物理科学学院10月30日和青岛易鼎和咨询公司共同组织了“易鼎和———送职位进高校”就业恳谈会。11月19日,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邀请济南圣鲁金药物技术开发公司负责人对毕业生进行职业指导,并现场接受简历投递。截至11月23日,从9月中旬开始启动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以来,通过开展百家企业进校园活动,已举办了包括阿里巴巴、百事可乐和中国银行等知名企事业单位的专场招聘会90余场次,提供岗位达3200余个。
  根据安排,继11月27日举行山东省2009年服务“半岛蓝色经济区”人才招聘会后,我校还将举行两次大型招聘会,即12月中下旬与青岛市人事局、青岛市社会与劳动保障局联合举办第二次大型招聘会,2010年3月19日我校自行举行第三次大型招聘会。此外,学校还将从2010年3月初启动学院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2010年3月25日启动“周四职场”,确保毕业生离校前招聘会不断线。
(本报记者 谢剑南 学生记者 焦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