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颖老师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大家好。我是生命科学学院的包颖,我从教的时间和新同学的年龄差不多,有21年了。今天非常高兴,见证同学们成为新一代曲园人的美好时刻。
张英杰老师 (山东省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我是物理工程学院的张英杰,是一名标准版的 “曲园学子”,本科、硕士、博士都是曲阜师大授予的。2018级的学弟学妹,欢迎你们。
孙迪亮老师 (山东省社科一等奖获得者):同学们好,我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孙迪亮。今年是我在曲师大学习和工作的第26个年头。时光如梭,今天我作为教师代表,欢迎 “00”后的你们。
王竟楠老师 (新入职教师代表):我是今年新入职的王竟楠,来自经济学院。同样是曲师大的一名新人,我期待着与同学们一起融入这里,与这所大学一起成长。
包颖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在你们最美的年华,你们来到了一所最具文化底蕴和人文品格的大学。从此,你们可以走近孔子、亲近经典,领略传统文化之精深,打上独属于孔子家乡大学睿性与德性的烙印。
相信不久你们会惊喜地发现,这里的风物浸透着人文之静美,会让你们屏蔽浮躁,追求本心,得到优游学术的享受;这里的同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会让你们理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真谛;还有,这里的老师会 “诲人不倦,立己达人”,引导着你们走进学术殿堂、追求人生梦想。
作为老师,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莫大的快乐与幸福。 “孔门四科,文行忠信”。你们来到文化圣地,理当把学 “文”作为大学生活的主题。希望你们能充分利用宝贵的大学时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张英杰老师:
包老师讲 “孔门四科,学文是主题”,而我要与你们分享的是 “文行忠信”的第二个 “行”字。在大学乃至一生中要不断提升自己,重要的是行动力。就在十七年前的今天,我也如同你们一样怀揣梦想来到这里,之后十载寒窗学习,靠的是为梦想坚定前行的毅力。之后我荣幸地留校任教,到今年已是第七个年头,这七年,每一堂课从未有过懈怠,从未放弃成为一名受欢迎老师的努力。
同学们,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你们就成了这所圣地学府的新成员。
你们可以享受曲园带给你们的荣耀和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要承担曲园赋予的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感。请牢记 “道不远人”,但一定要不断努力、不言放弃。
孙迪亮老师:
属于大学正确打开方式的,除了刻苦学习和行动力,还有要在大学找到自己一生为之追求和努力的方向。这是我和老师们送给你们 “文行忠信,孔门四科”的第三个字———“忠”。
首先,忠于自己的内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按照心中的目标砥砺前行,在求学道路上,希望同学们拿出 “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定自信与 “吹尽黄沙始得金”的顽强毅力,做一个能够 “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顶得了压力,担得起责任”的曲园人。其次,忠于师长的教诲。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不负师长的期望;更要牢记,要忠于这个时代,对国家多一份热爱,对社会多一份担当,手中有毫墨,笔底写乾坤,不做键盘侠,而做行动派。
王竟楠老师:
看到穿上校服、即将带上校徽的你们,就想起了当时读大学的自己。
将来,你们或会成为包颖老师那样学术精湛的教育部优秀人才,成为英杰老师那样带有曲师大风格的受欢迎的老师,成为孙迪亮老师那样咨政育人的理论专家。在成长之路上,我与同学们共勉,请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刚才几位老师谈了 “孔门四科”的见解,关于最后一个字 “信”,我想跟同学们分享这样几点自己的感悟:信,是一种接纳自己的态度。首先要认可自己,不要一味艳羡别人。任何的要求和自律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信,是一种与外界和谐相处的方式。要时刻保持一颗善良之心,感恩之心,谦卑之心,才有进步的空间;信,还是立人立学立业的基本原则。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希望同学们在做人、做事、做学问中,做一个诚实守信的曲园人。
包颖老师: “孔门四科”四个字,实则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的寄语是:青春正当时,莫要负韶华。
张英杰老师:适应曲阜话的 “四”和 “十”,适应日照魔性的大风天气,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每一次挑战的机会都不要放弃。
孙迪亮老师:祝愿同学们能够顺利跨越 “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走好 “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向着 “长风破浪会有时”的美好明天行稳、致远!
王竟楠老师:相信自己有无限可能,希望你们传承洙泗遗韵,珍惜大好光阴,锻炼好身体,不辜负自己。
包颖老师:同学们,为你们加油!课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