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人 生 自 有 诗 意
———观 《中国诗词大会》有感




  央视 《中国诗词大会》,这档以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节目,在当下娱乐综艺真人秀中堪称一股清流。女主持董卿更因其知性高雅的表现、信口拈来的吟咏和深厚的人文素养,一时圈粉无数。
  《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是一百多位来自祖国各地的普通人,上至七旬白发老人,下至韶颜稚齿的儿童,职业五花八门,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警察、包子铺老板、快递小哥,还有几位来中国求学的外国友人,陈更、彭敏、任自豪、卿熙蓉、王天睿等备受瞩目。
  上届亚军彭敏今年还是亚军———他太重结果,最后却输给了过分紧张的心理。快递小哥雷海为坚持学习诗词十三年,我想他的初衷,绝不是预见到今天的比赛。一定是古诗词带给他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灵魂的丰满和对人生的达观,把成败置之度外,反而从容夺冠。人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学习古诗词不仅仅是为了领略其璀璨光芒,更要学习诗人们淡泊、天真、豁达的品质和灵魂里迸射出的力量与光芒,诠释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本质。
  四位学者现场的点评,康震的激情妙语,郦波的儒雅风趣,蒙曼的明洁爽利,王立群的沉稳舒缓,各有千秋又相得益彰。在深入浅出又旁征博引的讲解中,唤醒一份心心相印的感动,不啻一段美好的享受。
  节目中多次提及的一个词儿:诗无达诂,出自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原意指对 《诗经》并无通达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引申开来,诗词鉴赏在不同人的眼里见仁见智,各以其情而自得。炎黄儿女始终深爱着这片土地,正缘于这份流淌在血液里对中国文脉的尊崇与喜爱。从布满稻麦香、虫鸟声的 《诗经》,到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到在汨罗江畔行吟 《楚辞》的屈原,再到曹氏三雄、竹林七贤、陶渊明等,迎来了唐诗与宋词的审美大爆发。
  唐诗,是山间的一轮皓月,映照王维闲居的 “清泉石上流”;是奔腾的一江秋水,携李白的孤舟沿万重山顺流而下;是放歌的一樽佳酿,落到杜甫的浣花溪里溅起飞花细雨;是一路牡丹国色,是一路云裳绚烂,盛放在大唐辽阔的天空下。
  宋词,是李清照 “人比黄花瘦”的黯然销魂;是李煜 “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国恨家仇;是柳永 “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放浪不羁;是苏轼 “大江东去”的豪情与 “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物是人非;是一树皎皎梨花,是 “八千里路云和月”,婉约与雄壮的篇章交替唱响中原大地。
  尹建莉在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说: “以唐诗宋词为主的古典诗歌,值得一个人从小背到老。被古诗词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也可能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体育教研部 王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