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山遇见可爱的你
“叮”手机突然响了,我瞟了一眼,是个陌生的电话。“喂,请问你是张老师吗?您现在干嘛呀?”稚嫩的童声充斥在整个房间里,我不禁晃了神,一下子像回到在罗田县度过的支教时光。
想起7月14日那一天,我们青春教科行志愿队的40名志愿者一起奔赴黄冈市罗田县进行支教帮扶。从那天起,我遇见了大山里最可爱的那群孩子。
漆黑的走廊,残缺的楼梯,破碎的砖瓦,古老的门窗,潮湿的地面……这是我们来到罗田县后第一次看到支教点的场景,过分简陋的教室让我们感到惊讶。从这一刻开始,我们知道,未来十几天有更多挑战在等待着我们。
教室里没有电灯,遇上阴天,我们就只能露天上课;夏季炎热,室内仅有一台小电扇,我们只能拿小扇子轮流给孩子们扇风;桌椅稀少,孩子们坐在小板凳上,我们干脆席地而坐……住的地方在山脚下,上课的教室在山顶上。每天6点起床,7点出门,走半小时山路,一天往返4次,风雨无阻,这是我们的支教日常。顶着烈日走在迂回的山路上,才刚开始,我们就满头是汗;山中蚊虫多,队员们手臂上被叮得满是包;山路崎岖,不到10分钟,大家鞋子上就沾满了稀泥……第一天走山路,让我们第一次体会到跋山涉水的滋味。
尽管如此,到达山顶后,看见孩子们清澈的眼神,听见他们喊“老师好”,我就感觉腿上的酸痛消减了一半。
支教开展几天后,我发现,个别大一点的孩子不喜欢和小孩子玩,甚至以大欺小。为了拉近他们彼此的距离,今天,我们特意为孩子们组织一次团辅活动。
“来,先用红领巾把眼睛蒙上,接着原地转三圈,再用手去摸其他同学,然后你要准确地说出他的名字喔。”“蒙眼识人”游戏环节中,孩子们格外兴奋。“三、二、一,开始!”志愿者吹响哨子,孩子们在偌大的教室里“隐藏”自己。蹲在角落,趴在地上,爬到桌子上,个别年龄小的孩子甚至让志愿者抱着,大家迅速打成一片。
几轮游戏结束后,孩子们脸上堆满笑容,还有一些大一点的孩子主动抱起小孩子。我很高兴,蹲下身对他们说:“你们是一个集体,要互相帮助,大家都是好朋友,大家在一起才好呀。”
在班里,有一个胆子很小、不怎么爱说话的小女孩。每次活动她都落单,下课了也一个人坐在座位上。但,就是年纪小小的她———萌萌,却有超乎年龄的懂事。
吃饭时我们给萌萌夹了一块鱼肉,担心她不会挑刺,我想帮她挑,可萌萌却反问:“挑鱼刺怎么啦?我都是自己吃饭的。”
家访时,从萌萌邻居家奶奶的口中,我们了解了萌萌家的一些情况。她爸爸赌博欠了债,很少回家,妈妈就再也没回来,家中仅剩有病在身的爷爷和她。萌萌也总是一个人在昏暗的房间里,独自坐在床上玩。
和萌萌相处的这些天里,我们都尽量给她多一点关心。上课时,我们常常让萌萌发言,下课会带着她和其他孩子一起做游戏,希望她能和大家更加亲近一些。
最近几天,萌萌变得有些不一样。她会黏在我们身后,时不时摸摸我们的耳朵,数着我们的手指,偷偷从背后抱一下我们。“老师,我可以叫你妈妈吗?”今天,她突然小声问我,我一时愣住,不知道怎么回答。“你对我像我妈妈一样温柔,我就想喊你妈妈。”萌萌害羞地说道。
一时间,我有点不知所措,但看着萌萌渴望又期待的眼神,我牵起她的小手,抱住她说:“萌萌,以后你就叫我妈妈吧。”她飞快地点点头,拉着我的手不放开,脸上露出甜甜的笑。我心中暗暗许愿:希望这份笑容能一直挂在她的脸上。
“给我们打电话,我们去村口接你。”“老师,一定要记住来的路呀。”孩子们说的每一句话都住进了志愿者的心里。短短20天的相处,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缘分的相遇,也是一种温暖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