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高校绩效评价我校位居第四关注发展条件与效益,引导合理配置资源
本报讯日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公布了“7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绩效评价结果与排序”,我校在全部72所参评高校中名列第四,前三名分别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大学。
此次公布的评价结果被认为是首次由教育部门开展的高校排行。在排序表中,各所高校按3年整体投入综合得分和3年整体产出综合得分两项分别排序,最后再进行3年整体绩效得分的总体排序,投入得分越高表示该学校获得的投入越多,产出得分越高表明该学校的产出越多,绩效得分越高表明该学校绩效状况越好。
《中国教育报》在报道中指出,研究表明,高校评价对高校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影响高校绩效的主因是资源的有效利用。对高校进行评价或排行是促进高校发展的一种手段,各国都在广泛采用。目前的评价与排行大都是依据高校既有存量进行的绝对评价,重视高校投入或产出的绝对产量。这样的评价已开展了很长时间,并且也会在很长时期内继续发挥其推动高校提高办学实力的作用。但绝对评价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它不关注高校发展的条件和发展效益。高校绩效评价则是依据产出与投入之比对高校进行的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得分高的学校,绩效评价不一定高,绝对评价得分低的学校,绩效评价不一定低。绩效评价对丰富高校评价内容和方式、合理配置高校资源有重大意义。
在此次对7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进行的绩效评价中,我校“3年整体投入综合得分”为0.37042,排序第27位,“3年整体绩效得分”为0.83255,排序第4位(满分为1分)。对此,纪宝成校长指出,这一评价结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校新世纪以来逐步凝练并始终坚持的发展思路和科学定位,即“内涵提高,特色强校,科学发展”的思路;坚守大学使命、守护大学精神的社会角色定位;坚持不贪大,不求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办学特色定位;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定位;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定位;保持研究生与本科生适当规模和合理比例的规模定位;在现有条件下以周边拓展与校园置换相结合拓展办学空间的空间定位;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培养目标的人民共和国的优秀建设者和各层面领袖人才的培养定位。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坚持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龙头和主线来抓。九年来,学校先后进行过四次学科分析,持续千方百计地大力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开展国际学术文化交流、创造有利于学科发展的制度环境。学校近九年来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印证了“内涵提高、特色强校、科学发展”办学道路的正确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