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风湿免疫科护士,至今在医院工作已满五年,作为一名合格的滨医人,我骄傲、我自豪!
当我还是一名踏行在求学之路上的学子之时,我的父亲就曾多次告诉过我院毕业以后争取考进滨医附院。我的家乡位于德州市庆云县,距离滨州市区180里。近20年来,家乡人看病、住院总是习惯来“医到病除、仁心妙术”的滨医附院,就算距离远也不在乎。因此,滨医附院在乡亲们心中树立了“救死扶伤”的形象,形成了“仁心妙术”的口碑。所以,这么多年来的口口相传让父亲对我寄托了“学医进滨医”的厚望,我也耳濡目染对滨医附院产生了不断地向往。终于,2012年毕业以后我顺利的考进了梦寐以求的滨医附院,我的求学从医之路从此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从那时起滨医附院的故事里多了像我这样一个小小的角色,我的精彩滨医生活也由此开始了......
(一)小试牛刀,初出茅庐。
当年的我作为刚入院的一批新人,踌躇满志、奋勇争先。即使自己时时刻刻虚心学习、刻苦操练,但是缺乏临床经验的我遇到棘手问题时还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关键时刻令我欣慰和感激的是老师们的鼓励和帮助让我这位新人迅速地成长起来。至今依然清晰记得那个场面院有一天我们科室的冯老师让我去给一位10岁的小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我听到以后感觉很吃惊院为什么会让我去钥我的穿刺技术还不到家,10岁的小患者对我来说难度很大。如果穿刺失败,引起家属的不满情绪咋办噎噎各种问题和不良后果不断在激增我的紧张心理。核对完成以后我一边担心的往病房走一边在心里埋怨着冯老师,感觉她是在故意刁难我,看我出丑。走进病房一看我又吃了一惊,一屋子的人全都是那个小病号的家属,一个孩子住院六个家属陪着。想到那么多人要看着我给他们家的宝贝打针,我就更害怕了。我明显地感觉到了我紧张的心跳,颤抖的四肢。正在我不知道该如何开始的时候冯老师进来了,她面带微笑的跟家属们解释说小孩子需要休息只留一个陪人就可以,人太多会增加孩子感染的机会,不利于孩子的康复噎噎家属们一听就连忙点头,纷纷离开了病房。但是冯老师却没有离开而是向这位小患者还有他的妈妈介绍了一下我,说我是一位合格的责任护士,技术关过、心理素质好,接着帮着我一起看了看孩子的血管,选定了以后还帮我拿东西跟我一起核对。有了冯老师的陪同和协助,我熟练地扎起了止血带、拿起了棉签噎噎这一次我穿刺成功了浴瞬间感觉心里既轻松又高兴,而更多的还是感激,直到这时我才恍然大悟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如果说滨医附院是一座坚实高耸的灯塔,那我的老师和同事们就是一位位无私奉献的点灯人。他们教会了我从医技法、传授了我沟通技巧。
(二)春风化雨,丝丝关怀。
转眼之间,我已学会了很多,能够独当一面。上班的第三个年头,我成为了真正的责任护士。慢慢地也学会了一些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也学会了对待患者及家属我们需要“因材施教”。在我的工作履历中,曾经遇到过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肺癌晚期。他当时消瘦得很厉害,名副其实的皮包骨头,而且咳嗽的很厉害。如果按照正常的治疗步骤,我们需要给他贴压疮帖预防压疮的发生,还需要给他做雾化来止咳化痰。但是这个老大爷一样也不接受,他说这个贴他以前也贴过很容易掉而且他非常坚信自己不会发生压疮的。他还很专业的对我们讲做雾化意义也不大,不但起不到止咳的作用还加重了喘憋的症状。听了大爷的话,一开始我确实感觉无所适从,但是经过几天的相处,我对这位“倔强”的老爷子也慢慢有所了解了。他平时就是一个很要强的人,住院时一般不让子女来陪他,只有老伴一直守着,而且什么事都是他自己做主,尤其是患病以来脾气变得更加暴躁。于是我就用我的实际行动来证明给老爷子看,让他知道我们都是为他好,让他能够信任我们从而接受我们的每一项操作。
摸透了他的脾气之后,我对待这个老爷子就像对待小孩子一样,而且对他的关心程度要超过其他患者,每一天我忙完自己的工作都去找他,问问他今天怎么样,吃饭吃的多不多、睡觉好不好、有没有感觉舒服一点、家属出去的时候我会帮他拿杯子喝水、咳嗽的时候帮他拍拍背噎噎慢慢地老爷子感受到了我的真诚,也开始接受我们给他的治疗了,到最后他还跟他老伴夸奖我,说我给他贴的压疮帖不但没掉下来而且还很舒服,还说做了雾化以后我帮他拍背了这样咳痰就轻松多了。老爷子出院的时候说家里的枣子熟了就带来给我们吃,我当时很感动。老爷子的心被我们融化了我们被老爷子感动了,不由得感叹院医患本一家,沟通最重要!
(三)不忘初心,昂首前行。
五年,不长不短,不急不躁,作为一名合格的滨医人,我自豪、我骄傲浴无论大夫、护士,还是病人、家属,我坚信院滨医有你我,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