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震惊全国的潍坊某医院"纱布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事件的大体经过涉及三个不可或缺的核心事实院1.纱布不是医院无意遗漏而是为抢救产妇,保住子宫进行手术止血时,盲缝留下的。 2.医院并没有刻意隐瞒,而是于手术当天进行了告知,并签字确认。 3.医院并没有不给取纱布,而是患者及家属拒绝取出。但经过某地方电视台报道之后,整个事件的性质变了。街头巷尾传颂的"事实"变成了院1.医院太差劲,剖腹产把纱布给人家落肚子里了。 2.医院出现问题不及时处理,让纱布一直呆在产妇肚子里,不给取出。 3.患者遭受了极大的痛苦,医院不作为。
事件经过媒体发酵,越闹越大,医患之间的纠纷似乎演变成了一场媒体之间的大战。而各方吃瓜群众茶余饭后间的品评,却无意中伤害了更多医疗人士的心。最终事件经过CCTV调查,官方报道还原事件真相,给了医疗界一个本属于他们的清白。
新闻媒体时不时地报道着全国各地的医疗纠纷,奋斗在临床一线,每天都面临形形色色的病人,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我们要做的,无可厚非的就是治病救人,尽自己所能,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踏入工作岗位的那天至今,近五个年头,护理部培训,科室考核,三基三严,无菌操作......“仁心妙术”四个大字,似乎深深地烙进每个滨医人的内心深处。
2016年的10月24号,对我们而言,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我们向往常一样,巡视病房、输液治疗、健康宣教......但是对于连辉明一家却是惊心动魄的一天,我想大抵这辈子,他的家人都无法忘怀这天,他们所经历的内心煎熬吧!因为不是他的责任护士,开始对他并不熟悉,只是知道,+9床病人病情比较重。早上查完房,病人一直监护、吸氧。因为是加床,吸氧和用电都不是很方便,护士长床头交班的时候,就开始动员7-9床患者,希望他们能相互理解,跟这个重病号调一下床。疝外一共15张床位,除去当日手术和病情许可的病人,可调换的床着实不多,7-9的患者跟商量好的一样,怎么劝说都不同意,刚好14床出院,管床大夫看护理上确实劝解无效,决定14床出院后,+9床调入14床。下午1院30我们如约而至,巡视病房,为病人调床。刚整理好病人,转身为病号更换床头卡,放各种标示。护士长正好巡视病房,顺带着跟病人家属做起了健康宣教。前一分钟,病号和家属因为调入正床,对我们表达着内心的感激,当我再次踏入病房的时候,却不再是一分钟之前的景象,只听护士长说曰“海贞,叫王保华,病人呼吸异常! ”我转身疾步奔向大夫办公室,家属乱做了一团,开始六神无主地哭诉、呼喊病人。 14床紧靠护士站,我一出门,就喊了声院“赵姗老师,14床,抢救车! ”紧接着,王保华、刘宝辉大夫,听见喊声,噌的跑了出来。王大夫组织现场抢救,刘大夫联系多学科会诊,我们的护理团队,在护士长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执行各项医嘱。病人渐渐恢复了意识,但整个腹部肿胀特别明显。病人的病情确实不适合在病房继续观察,经过多学科会诊,王大夫当机立断,推入手术室,急诊剖腹探查。对于这个决定,王保华大夫面临很大的压力,时间就是生命,经过数个小时的手术,病人转入I CU进一步治疗,病情平稳后,转回我们科室,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又进行了二次手术,前两天,特别神奇的事情又一次发生了,连辉明要出院了!连辉明的姐姐到出院的时候,都觉得这是一场梦,她压根儿不敢相信,以她弟弟当时的情况,居然能保住命,而且活生生的出现在她的面前,娇嗔的喊她“姐姐”。出院当天,连辉明由家属轮椅推着来到护士站,将自己精心制作的水晶台历送上。只见上边“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传四方”十四个大字,似乎在冥冥之中,焕发着光芒。连辉明说院“作为一个打工的福建人,山东是我的福地,感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谢谢你们团队的精心照顾,谢谢!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这个医闹、伤医事件满天飞的年代,患者及家属能如此信任医护人员,并朴实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激,这在我们的行医之路上似乎向一盏明灯,让我们看见了医疗行业的希望。想起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一句经典台词院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以零星之火,燎苍茫之原,斯有豪情至此,焉能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