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12月20日下午,校本部国际报告厅座无虚席,挤满了学生,校本部升华前楼101室、立言厅,新校区教学楼D栋所有多媒体教室,铁道校区电影场,湘雅新校区教学楼4楼学术报告厅人山人海。他们在聆听浙江大学副书记郑强教授的题为《当代大学生的成才之道与历史责任》讲座。
讲座中,郑强教授激情饱满、诙谐幽默、语重心长、饱含深情,从全球视野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思考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四个小时的报告,会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几乎贯彻始终。他总结自己受同学喜爱的原因是真才实学、爱同学之心和与同学沟通的能力。他告诫大家追求非对称优势,尤其是非对称文化优势;保留天性,因为它是后天创造力的源泉;教育就像制作精美的陶器,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急于求成颠倒程序;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铸就爱祖国、爱家乡、爱父母、爱学校的思想,重塑民族自信心,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富不代表国强,真正的一流大学不在于校园的豪华,更重要的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大学精神的树立。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 “校长实名制”“教授治学”“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等问题与郑教授进行了沟通。
会前,校党委书记高文兵隆重介绍了郑强教授。郑教授现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所所长、浙江省政协委员,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首批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和“浙江大学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称号获得者。近十年间,他在全国20多个省市的高校、企业、部队、机关、中小学乃至幼儿园进行了200多场演讲,《东方时空》《教育人生》《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予以专题报道,社会反响热烈。学生评价“听他的课是绝对的享受”“他是用心用情为学生讲课的老师”。 (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