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时有呢喃 万水千山—— —记 《写给黄淮》 的作者邵帅


  台湾作家蒋勋曾经说道:“人性坦荡得一清如水时,就会看到最美的东西,而当一个人有了心机,所有的东西都不见了。”看着邵帅阳光自信的面孔,我想他就是那一清如水的最好写照。
  貌不惊人的歌名,却牵引了太多黄淮学子的心思。本来只是随意点开音乐播放键,却在陡然之间被词曲惊住,一股暖流悄然涌上心头。
  看着他侃侃而谈的模样,我不断慨叹着他的坦诚,他喜欢许巍,也做到了像许巍一样,“清若蓝莲,爱如少年”。在这个喧嚣嘈杂的社会中,不知不觉间就会浑身沾满铜臭气,可是他又怎会始终留在了一片湛蓝的纯净天空里。

  漫漫原创路

起这首歌的公开发表初衷,他羞涩地笑。他本只是想认证一个网易云音乐人的身份,也本以为这首歌会石沉大海,却没想到这首歌却火了一把。歌词他写了十几次,也撕了十几次。撕掉那满腔心血凝结的词,只为更完美的存在。理想与爱情,现实与生活是他写词创作的基调。仔细打磨雕琢出来的文字虽不缺乏精致之感,却总觉缺少一种肆意挥洒的畅快感。邵帅也曾耗尽半夜去推敲一段歌词,清晨醒来,左看右看还是将雕琢后的字词不留情面地丢弃。那些带着高超描摹技巧的字眼,总是不如那些从自性里流露出来的语句更打动人心。

一切的创作看起来似乎都出其不意,灵感或许来自于一瞬间,但那些沁人心脾的词往往是在喜怒哀乐的生活中沉淀出来的片片清明。歌词直入人心是很多听众的第一感觉,打动人从来都不是华丽的字眼,而是作者那款款深情。

  情不知所起

他烟嗓吟唱出来的“你是我患得患失的梦,我是你可有可无的人”,是作者在轻吟浅唱曾经的迷茫。歌词中那“用情之疾”的“疾”,最初竟是作者打错的字,却将错就错,没有再改。歌里唱到的“反正这不三不四的年纪”,“不三不四”并非成语本身吊儿郎当的意思,那是作者对那个二十岁自己的慨叹。那不是三十而立的年龄,也不是四十而不惑的年龄,二十岁的青涩,二十岁的稚嫩,二十岁的懵懂,“不三不四”的年龄中包含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歌里唱到的那个温柔的闽南姑娘勾起了太多人对青涩爱恋的回忆。二十岁的年龄还不知担当二字该如何下笔,庆幸的是在黄淮竟然遇到了那个如此优秀的她。随风飞舞的秀发环绕过轻柔的指尖,看着她在阳光底下闪烁着光芒的清纯面孔,萌发了奋发的念头。当爱恋在不经意间流尽,便只能将所有的感情慢慢收藏。不敢随便叨扰,只敢默默感谢曾经陪我成长的那个她。
  在似水流年的大学时光里,最好的感情就是在你侬我侬两两相依背后,不忘记彼此激励,共同成长。

  简单的真诚

“最简单的音乐才最好听,没有太多花哨东西的修饰,你才会知道他在讲故事,”邵帅侃侃而谈。他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培训,也没有太多的金钱和专业的团队去打磨自己的第一首成品,两把吉他就能成就当下最好的他。
  他第一首歌的录制设备仅有一个电脑,一个录音声卡,一个录音电容麦。这首歌没有后期修音,只是调了一下音量均衡,它所存在最可贵的地方就是简单真诚。“平平淡淡才是真”是他最近所体会的道理,他将这种对平淡真诚的信仰融合到了他的歌曲里。他也从来不屑于口水歌,在他看来,音乐艺术都要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存在。我们也不断期盼着能从他简单真诚的歌曲里看到各种社会问题的反馈,再努力去寻求解决之道。

  勇猛而前进

新学期开始,他也只是一个刚刚步入大二的学生。二十岁的他,一只脚在社会,一只脚在大学。在经济与管理学院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他,也许天生就有着做生意的敏锐目光。他也只是一名大二学生,却是国内最年轻的吉他品牌经销商,是驻马店的名牌吉他供货商,十月份还受多家知名品牌乐器邀请参加 2018年上海国际乐展。小小年纪成就斐然,但这些却从来不会成为他炫耀的资本。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从来不拘泥于课本,墨守成规。当别人吐槽他作为学生太过于商业化时,他坦然回道:“我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在大学期间创业的他,从不掩饰自己对金钱的追求,也一直践行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对音乐怀有满腔爱恋的他,即使进行乐器销售工作也从不屑于售卖可以谋取暴利的杂牌乐器,因为他不允许艺术染上世俗的尘埃。他也从来不屑于坑蒙拐骗的小伎俩,一直恪守着最基本的商道。他小小年纪却在犹如战场的商场活的如此纯粹淡然,丝毫不惹铜臭味上身。
  邵帅说:“很感谢所有的听众。”邵帅坦荡得一清如水,他在努力地做着最真实的自己,从不落矫揉造作之嫌。在黄淮这个象牙塔里,每个人都会有着最好的同窗,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没有那么多嫉妒套路,这里只有与你一起奔跑奋斗的那个他。
  人们往往只会仰望着邵帅闪闪发光的样子,却容易忽视他那为了梦想努力奔跑的模样。邵帅渴望着找寻竞争力更大的天空,拼命将自己拉出舒适区。而每个黄淮学子也都要敢于逃离舒适区,追随像邵帅一样优秀的人,奋力奔跑拥抱最好的自己。
  拙笔在他满腔真诚面前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我想打动大家的不仅是他满腔的才华和禀赋极高的生意头脑,更是他那不惹尘埃的清澈心灵。
  (王世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