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西藏行传递温暖情”实践团赴日喀则精准扶贫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工匠精神”暑期实践团探访景德镇

军训记忆 施丽莉摄

军训 施丽莉摄
今年暑期,我校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引导青年学生在暑期实践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校按照“实实在在、真真切切、有声有色、有始有终”的活动标准和“项目化管理、学分化运作、主题化实施、成果化展示”的组织要求,积极开展了以“践行新思想,拥抱新时代”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可喜成效。
实践期间,全校689支社会实践团队围绕理论政策宣讲、深化改革观察、名企寻访调研、教育关爱服务等多个实践主题,奔赴祖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他们有的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在追寻红色足迹中坚定自身理想信念;有的深入高原藏区,为当地福利院儿童带去“商院亲情”,助力国家精准扶贫;还有的走进江西景德镇,在瓷都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体验传统文化、培育工匠精神……暑期中年轻的商院学子们秉承着“崇德勤学敬业强能”的校训,行走实践在辽阔的祖国大地上,用自己的热情、服务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之歌。追寻红色足迹坚定理想信念七月的延安虽骄阳似火、烈日炎炎,但却阻挡不了商院学子追寻红色足迹的实践脚步。“探访领袖成长之路,做新时代青马先锋”社会实践团队的队员们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侯玉、尚艳琼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他们在延安为期一周的红色足迹追寻之旅。
在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实践团队成员参观了中共七大会址、中央会议厅遗址、原中央招待所、毛主席旧居等地,深入了解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对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格钦佩不已;在延安,实践队员们来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落户的梁家河村,近距离感受到青年习近平当年带领梁家河干部群众艰苦创业,拼搏奋斗,以顽强意志战天斗地,改变落后面貌的精神。实践过程中,校党委书记杨建新专程看望了实践团队师生,并给予了指导和鼓励,令实践团队师生倍感温暖并更加深入了解了延安辉煌的革命历史和新时代的奋进举措。经过一地地的走访,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和学习了延安精神和梁家河精神,进一步理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进而增强了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并立誓用实际行动与青春激情谱写美好的人生华章。
今年像这样利用暑期走访红色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商院学子不在少数。如机电技术学院“追寻省内红色印记学习身边先烈事迹”暑期实践团的队员们在分团委书记单婷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省内南京、扬州、盐城等6市知名红色景点和革命烈士纪念园(馆)重温革命先烈们艰难险阻的道路探索和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艺术设计学院“学习先烈精神、再寻王杰身影”暑期实践团的队员们则一起相约徐州,在王杰烈士纪念馆中学习王杰烈士的光辉事迹,并事后将其进行整理,编写成一个个贴近青年表述方式的故事,准备在学院内的青年学生中进行宣讲……商院学子们在追寻先辈红色足迹的同时,内心无不经历了一次次深刻洗礼,形成了听党话、跟党走,秉承先烈遗志,奋发学习、报效祖国的强烈意愿。助力精准脱贫服务地方民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我校一些实践团队也为助力精准脱贫、服务地方民生贡献着青春和力量,这其中就有成功入选2018年团中央“乡村稼穑情,振兴中国梦”和“推普脱贫攻坚”两个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的商学院“最美西藏行传递温暖情”实践团。
该团队的队员们在商学院赵晓瑛、丁盼盼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在今年7月来到西藏日喀则,他们立足西藏地区教育实情,以大学生短期志愿服务为主要教育援助手段,致力于传播知识、传递温情、传扬志愿精神。实践团在前期社会调研和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的基础上,按照“三精准”原则———“精准识别”西藏地区孤儿为重点帮扶关爱对象;他们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发起公开募捐,“精准帮扶”日喀则市儿童福利一院和日喀则东方网希望小学;实践团成员发挥专业优势,开展英语辅导、温暖陪伴、素质拓展等“精准关爱”志愿服务。在实践临近尾声之时,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此次西藏之行,让他们的精神接受了一次深刻洗礼,他们感动于福利院孩子们的天真,感叹于日喀则的风土人情,感慨于西藏日新月异的发展,同时也深感东西部的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激发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实践,为“十三五”脱贫攻坚贡献青春力量的豪情壮志。体验传统文化培养工匠精神说起中国CHINA的国际印象,人们立马会联想到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和精美绝伦的中国瓷器。瓷器作为独特的文化与艺术符号,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脉络中,无时不体现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为近距离体验和探寻这种工匠精神,今年7月,会计金融学院“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工匠精神”暑期实践团的队员们,就在张玉、何敏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瓷都江西景德镇,开始了他们的实践之旅。
在中国陶瓷博物馆,实践队员们在讲解馆员的带领下,观赏了我国历代陶瓷精品,了解了精美瓷器背后的制作过程。他们看着千年不灭的窑火、世代不停的烧窑人身影,心中油然而生体现着“工匠精神”实质的“凡事必求于精”的工作和学习追求;在古窑民俗博览区,实践队员们了解了瓷器从“泥”到“瓷”的72变过程,走近众多热爱瓷艺、传承瓷艺的艺术家与手作人,深入探索中国千年陶瓷文化的脉络与底蕴,学习和传承了“精益求精、严谨细致、追求完善、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深入感悟以景德镇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体会以景德镇市为代表的健康积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历程,感悟中国梦所蕴含的生生不息的精神。
在体验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上,今年暑期其他团队的实践内容也颇具看点。旅游管理学院“讲好大师故事践行工匠精神”实践队员们通过拜访无锡“王兴记”、“三凤桥”的锡菜烹饪大师,了解他们的成长历程,学习他们对菜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自身热爱专业、奋发成才、争当大国小工匠的热情;数字媒体学院“运河非遗千古浓情”运河文化寻访实践团的成员们利用自身专业特色,通过访谈、走访、调研等形式了解运河文化,感受运河申遗成功后对人们带来的影响,挖掘无锡运河沿线的各种非遗元素制作文创产品,以“接地气”的形式使更多的学生了解运河、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纵观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呈现出实践团队众多、实践内容丰富、实践效果显著的特点,商院学子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定能在学校党委的亲切关怀下,在各二级学院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商院精神,继续积极实践在辽阔的祖国大地上,奋力抒写着充满活力的青春篇章。 (王赵)
见字如吾,展信抒怀。此前一别已隔三日,不知君安否。今日作此家书一封,以寄思绪,尚托愁殇。军训日子不长,感悟颇多,在此亦言一二。
首次离家,山遥路远,长途跋涉之后所面向的则是一片新天地。江南水乡清丽温婉,每至微雨,抬眸观山,薄纱掩面青衫隐,似有仙人山上来。身处无锡之中的校园,更是美景藏于其中。荷叶碧波映水光,怪石藏于草坪上。花海无边隐佳梦,亭台深处有幽香。无数自然景色或是人文美景合成了美好的大学校园,身处其中的我们,更是充满蓬勃的生命力,以青年所拥有的活泼开朗,为这校园增添一抹不一样的光彩。
如今,算是正式步入大学生涯。虽尚未正式教学,但在作为开篇的军训中也收获颇多。正如往日所言,大学的第一堂课即是军训,在这场由我们身体力行实践了解的课程中,仅仅短暂的三天训练就使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做团结,什么叫做军人。在那艳艳烈日下,在那躁躁蝉鸣中,一群身着军装的热血少年演绎着属于他们的篇章。少年当轻狂!我们注定是那搏击长空的鹰,理应是那高跃龙门的鲤,一切苦难皆为磨砺,守得云开方见月明。在成功的路上我们要经历的挫折无疑很多,而军训无非教会我们这最浅显,但也是很多人难以做到的一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在那场地中除了军训的我们,还有教官以及陪伴着我们的班助。他们在这段时间陪着我们一起晒着太阳吃着苦,应对着下雨、受伤等突发状况,甚至还给我们这群在烈日下训练的学弟学妹们送水果表示慰问。这一切我们都看入眼中,记在心里,在这里发自内心表达谢意道句辛苦。自是因为有他们,才使得我们更快融入这个大团体,也更加有着集体感,视学校视班级为我们的新家,在其中体会到家的温暖。
离家时日尚早,以上皆为感悟,感慨颇深,无以言表。仅做一句结语:当环境是善良的,那么万物皆良。当一处有阳光,那便万物生长。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