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莫使学生会化身“小官场”

  新学期伊始,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会杨主席便因其“官威”上了热搜,引发网友们极大关注。
  公布的截图显示,该校一名学生会干事首先在群里询问开会时间,并@“杨溢”学长。而一位袁姓管理员却跳出来反问“杨学长是你们直接@的?”,并向该干事爆粗。随后另一名刘姓管理人员,也上前帮腔,并提醒各位干事注意身份与说话方式。自始至终,“杨主席”都未曾在截图中露面,他退居幕后,似乎正静静欣赏着两位管理员对新干事的上的这堂纪律课。他如同古中国的皇帝,于肃静中展现自己的尊贵,又像《1942》中的老大哥,无时无刻不再提醒着新干事们:“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学生会的职责,本是作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并加强在校学生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的积极性。而目睹这场这场闹剧,人们似乎很难想起这几位主角的根本身份——学生,即使作为学生会主席的左膀右臂,其又缘何高高在上,对新干事恶语相加?纵观近些年,此类闹剧屡见不鲜。今年七月,中山大学学生会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学生会干部任命公告”,该公告公示了200余个学生干部岗位,更有部分职位被署名为“正部长级”和“副部长级”。这不禁令人扼腕叹息,自“五四”运动起诞生的学生会,于今却在官本位思想的侵蚀下成为了一个微型官场。
  中国学生会的现状着实令人无奈,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学生组织上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首先,从学生会组织结构看,美国学生会类似于美国政府,沿用了其三权分立的机制,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部分各司其职。其每周都会举行例行会议,任何学生都有资格旁听。其次,从学生会职能方面看,大部分美国高校学生会是一个完全独立于学校行政的学生组织。所有学生会的资金,行动完全独立,职能具体包括维护学生利益、组织全校范围的活动、发放活动资金等。与之相对的是,我国部分高校简单地将学生会工作定义为校党委部门实现校务管理的一部分,而丧失了对其服务性、独立性的要求。
  我国学生自治组织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学生会。在近10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学生会历经坎坷,再加上延续千年的“官本位”思想,难免产生以上闹剧。应当反思当今的选拔方式,进行任选方式的改革。在现实中,中国各高校的学生会任选方式大致可分为面试与笔试。前者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选拔的公平性,却难以对考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进行考察,而后者却难以保证结果的公平性。因为考官大都为与考生相识的学长学姐,面对两位实力相当的面试者时,其自然会偏向于与自己熟识的人。因此,一位擅长交际乐于奉承的人与一位低头苦干、疏于经营人脉的人相比,自然是前者更受青睐。而恰恰是前者的部分成员爱好结党营私,使原本纯洁的学生会俨然成为“小官场"。其次,解决“争相为官”风潮的根本性方法应是减少学生会的优厚待遇。当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其在学生会中表现密切相关,部分高校甚至将职位高低作为判断依据,职位越高,加分越多。面对学分的诱惑,多少学子在为官、升官的路上,阿谀奉承,不择手段,为伊消得人憔悴。
  孙中山先生曾言:“学生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做官本无罪,甚至其本身也是“做大事”的一种方式。而在中国延续千年的官本位思维下,官位大小似乎成为了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途径。要防止该思想在新一代青年中出现,我们就应当为之建构相应的环境。中国各大高校亟需合理对待学生会,应当尊重其独立性,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引导学生正确行使,让学生会为每一位学生上好权利教育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