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有这样一群人





  有这样一群人,甘为人梯,以自己瘦弱的身躯,托起那一双双稚嫩的手去触摸星辰;
  有这样一群人,愿像蜡烛,燃尽自己的智慧与青春,只为点燃别人的梦想;
  有这样一群人,肯做园丁,洒下正义、良善及所有美好的种子,只为让别处盛开花园;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自五湖四海来,或带着成熟稳重的笑容,或透着初出茅庐的青涩,相聚于新余学院,选择了这个最能体现人生价值,最能发挥仁爱本性的职业,他们一起用执着的理想信念播种,用高尚的道德情操耕耘,用扎实的学识辛勤浇灌,用博大而无私的仁爱之心默默滋润。
  彭梅香: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这群人中,有这样一个人。她相貌平凡,身材瘦小,从任教第一天起,就树立了一个信念: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16年来,她用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成为了学生们课堂上的严师,生活中的慈母。她不知疲倦、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主动承担起数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对学生悉心培养,严格要求,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追求科学真知,她的学生80%考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实现了95%的超高毕业生就业率。生活中的她,温柔、耐心,无微不至的关心学生们的生活起居,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心理状态、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便利,成为对学生事无巨细暖心关怀的“彭妈妈”。2016年7月,为了不耽误同学们的学习进度,她连续咳嗽一个多月却仍然坚守工作岗位,承担起超负荷的教学任务,后经检查不幸被确诊为左侧肺恶性肿瘤,几年来她虽拖着病体却从未曾放下对工作、对学生的牵挂,她依然关心、关注着学生们的成长进步。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她心怀矢志不渝、孜孜不倦的理想追求;她拥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她坚守传道授业、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她彰显着严慈相济、亦师亦友的师德风范,她的名字叫彭梅香,新余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教师。
  李琪:润物细无声
  在这群人中,有这样一个人,他朴实无华,长期默默无闻扎根于教学实践一线。 2017年7月29日15时,他到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在南昌开往北京的G489次高铁上,突然听到列车员广播紧急求助:一位乘客突发疾病,急需医生帮忙!听到有人需要救治,职业敏感让他立即飞奔至患者所在的车厢,通过询问得知病人呕吐腹泻、疼痛剧烈。他果断用随身携带的针灸为患者取穴扎针,病人的病情很快得到了缓解,留针观察后,已无明显不适,离开前他还细心地叮嘱病人家属需要注意的事项。事后有人问他:“火车上设备简陋,甚至存在一些不可预判的风险,什么使你毫不犹豫的第一时间前往救治?”他说:“我不仅仅是一个医者,我更是一名老师,我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将来要成为医护人员的我的学生们:凡为医者,遇有请召,不择高下远近必赴。”
  施妙手仁心,洒杏坛大爱,他的名字叫李琪,新余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教师。
  他黝黑的脸庞还挂着青涩的笑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他抛下家中还不满周岁的婴儿,把家搬到了学校;她挺着七八个月的孕肚,为了同学们能在比赛中取得佳绩,每天在舞台上穿梭;他从教二十余年,从来没用过一次重复的教案,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一刻也不曾停住学习的脚步;他身材矮小,却用渊博的学识和满腔的热爱塑造出那么多最高大的人格和灵魂。
  他默默无闻,却爱岗敬业,孜孜不倦,三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这样一群人,他们热爱生活,但甘于平淡。他们并不宽裕,但乐于奉献。
  这样一群人,他们知识渊博,但从不知足。他们身负重任,也勇于承担。
  这样一群人,他们平凡无奇,但志存高远。他们微不足道,却光辉照人。
  这样一群人,他们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们点石成金,琢璞成器。
  他们用青春和热血诠释着教书育人是人生最美的修行。这样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余学院人。
  升本八年来,我校共评选出优秀教师161人。这些并不是个人的荣誉,而是这样一群人共同的荣誉,在这个群体中,从谦谦君子到铿锵玫瑰,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两鬓斑白的老者,有多少个你、我、他在朴素而执着的岁月中,始终保持着这份豁达和宁静,在辛劳而平凡的岗位上,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承诺与使命,孜孜不倦的追求着,默默无闻的奉献着。用汗水和泪水浇灌出一片灿烂的花园,用思想与情怀,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这就是新余学院人!
                                       ●肖春香 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