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就是我们自古沿用下来的书法。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它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书法概况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一般认为,中国书法是汉字书写艺术或者汉字的艺术书写,是汉字书写的秩序化和美化行为,即以符合书写规律的技巧,通过笔墨线条展现汉字方形结构和点线分布特点,艺术地安排汉字笔画、结构和章法,表达认知对象的本质和美感,展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同任何艺术一样,书法作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中华民族先祖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汉字和书法产生和发展的源泉。汉字是中国书法的根,书写美是书法的魂。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
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家追求法度,追求书卷气、文人气,书法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述思想的实际手段,而且用来体现文人的才情和学养,“字如其人”“书为心画”,无不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书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书法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汉字的特殊性是书法特殊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艺术本体包括笔法、字法、构法、章法、墨法、笔势等内容;中国书法有篆书体、燕书、隶书体、楷书体、行书体、草书体几种主要书体。
汉字和书法,互为表里。汉字因书法而展现了无限生动的形式之美。书法因汉字而具有无比丰富的内涵之美。正如孙过庭形容:“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非自然之能成”。书法代表中国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产生了灿若群星的书法家和浩如烟海的书法作品,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精湛的艺术珍品,为祖国的艺术宝殿增添了光彩,为人类的艺术宝库增加了财富。
我国的书法,自先秦时期就形成了百花争妍的局面,秦代李斯为全国书写了不同于原六国大篆的小篆范本,程邈整理了隶书,他们都是古代杰出的书法家。到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北方的魏碑体日臻成熟,而南方东晋时期的王羲之经过刻苦努力,终于登上了当时书法艺术的最高峰,创立并完善了楷书和行书,被人尊称为“书圣”。
而陈隋间大书法家“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第七代孙,继承祖法,精勤书艺,成为一代草书大家。
到了唐代,更是书艺发展,书法家辈出的黄金时代。著名杰出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史称“唐代六大家”。而唐代张旭、怀素的草书更是风格独特,潇洒飞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由于这些书法巨匠们的努力,将我国书法艺术推向了历史的顶峰。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端庄浑厚,各臻妙境,成为后世之宗,他们的作品,成为历代青年学子们临摹学书的范本,直到现当代,还对我国的书法艺术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到了宋代,是我国书法艺术在写意方面的又一发展时期。著名“宋代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成就极为辉煌。元代是以复古而开新的文人书风发展时期,其代表人物是赵孟頫。他真、草、隶、篆皆精,独创一种柔和流畅潇洒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明代是个性化文人书风时代,文征明、董其昌的书法较为著名,其“淡墨书”在日本书道界颇有影响。清代的邓石如,郑燮、何绍基等人的书法较有影响。现当代书法也是百花齐放群星闪烁。如沈尹默、张大千、启功等人的书法就很著名。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书法影响我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独创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随着历史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着自己的精神风貌。书法作品的创作,书法形象的塑造,更是一种造型活动。先是以文字的点画、线条为主,而后融合进各种江河山川草木,飞禽走兽的形象美,借鉴音乐、戏曲、舞蹈的旋律美、节奏美,在吸取这些美的因素的同时,糅合进人的主观意念,从而使文字的形象与人的表现能力化为一体。自然美在这里被加以改造、变形,抽象化而成为一种“神态”和“意象”。所以,中国书法就是一种似画非画,而又充满哲理性的、动态活泼的“意味”形象。长久以来使世界各国、各民族对它产生了仰慕、神奇的感觉。
中国书法对日本、韩国、朝鲜、越南、新加坡等东亚、东南亚、东北亚国家的影响最大。尽管各国语言各有不同,但却共同以汉字为基础,开拓出世界东方的书法园地。直至今日,书法在日本、新加坡、韩、朝等国,依然是艺术门类中具有高尚情趣的艺术。例如在日本,人们以中国汉字的偏旁部首为基础,创造了日本的片假名,日本学者伊东参州就指出:“一部日本的书法史,就是中国书法不断影响日本的历史……我国书法不断发展变迁到今天,是在中国书法的不断影响下造成的。”日本汉字学家、书法史学家中田勇次郎说“中国书法的流变,随着王朝的更替,不断如同一股波浪似的向日本蜂涌而来。”
今天,许多不远万里来中国考察的学者、留学生中,亦有来研讨书法的。像法国的柯乃柏写了《卫桓四体书势之研究》。这些都表明中国书法不但在艺术实践上,而且在艺术理论上近年来也取得了新的长足发展。随着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政府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中相继开办了传播中华文化的孔子学院,中华文化及中国书法在世界文化艺术界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广泛。不难预想,中华书法艺术将极大地丰富世界文化艺术的宝库。
中国文字历史悠久,却是书法将他完美演绎,书法是我们了解体验一个民族文化、思想、感情的阶梯。书法的"根"不可谓不茂,书法之"膏"不可谓不沃。它像一棵根系发达的大树,根深叶茂,硕果累累;它像一把满装肥润油脂的灯盏,火焰旺盛,光芒四射;在丰厚文化的给养下,它更像一位有道君子,言语温淳,和善可亲。书法作为古人日常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与传统文化天然地生长在一起,它仿佛庄子笔下那位玉骨冰肌、体态丰盈、优雅自适的姑射仙子,牵引着每位国人难以割舍的文化情怀。书法应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弘扬传统书法事业,正是弘扬中华文化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文化安全”的保障所在。(编辑:韩梅)附:资料来源于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