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黑枸杞部落———青海枸杞资源科研调查随笔
(接上期)二7月19日上午我们在青海海东市乐都区的一片林区采集到枸杞标本后,便沿着G6京藏高速直奔甘肃兰州。大约在下午四五点钟,便到了这座处处弥漫着牛肉拉面香味的城市。
黄河水自西南滚滚而来,贯穿了这座嵌在古丝绸之路之上的重镇,也贯穿着这座城的古今。雄浑壮阔的黄河水伴着自强不息的中华魂,一路涤荡,生生不息。
车过城区,我们东张西望,看建筑、看店招、看行人……我们带着对兰州诸多的好奇,穿城而过,未作停留,毕竟这里没有我们此行目标。车子在连霍高速上飞驰两个多小时后,终于到了目标采集地皋兰县。因天色已晚,停车住宿,吃饭休息。
7月20日虽有微雨,我们干劲十足。我们在G109京拉线路段的山间采集到多个野生枸杞样本。中午途经白银市,风雨渐大,我们在一个废弃桥洞下找到了一个野生枸杞群。虽有许多白刺混生其中,妄图鱼目混珠,在我们的火眼金睛下自然没有得逞。继续赶路,在傍晚时分到达了宁夏中卫市海源县。入住酒店,一进大厅那浓郁的牛羊味直钻口鼻。气味虽大,却能让我们这些异乡客真真正正地感受到宁夏牛羊的影响力。在这里,我们品尝到了牛羊肉的鲜美,领略了配着辣椒面的烤土豆那份甘甜,伴着满足入睡了。
7月21日宁夏是今天的主场。
我们沿着G309从海源驶到固原,一路天高云阔。因古生代至今那不曾停息过的地质运动,六盘山褶皱拔地而起,形成境内地体框架。山麓黄土堆积,偶见红土零星分布。向北,过清水河河谷平原至黄土丘陵地带。除个别地方有基岩出露外,其余均系黄土覆盖。因流水侵蚀,沟壑纵横,梁峁相间,我们在这破碎支离的地形间穿越行驶,颠簸艰辛。其间采到三株枸杞,后途经甘肃庆阳奔往陕西延安。
7月22日昨晚到达延安富县时已经很晚,但还是很兴奋。向往延安,是因为它质朴厚重的红色底蕴,是因为想走进那片从小萦绕耳畔的南泥湾,是想走近那“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车沿着国道奔驰,运气不佳,一路都未寻到枸杞的身影。约摸过了一小时,远见一个施工队正在搭建一个熟悉又亲切的标志性建筑:镰刀和锤子。耳边也传来了那段熟悉的旋律:“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眼前虽不见牛羊,但满眼青葱覆盖着这里的丘陵沟壑,黄河水蜿蜒其中,滋润着这片肥沃的土地。成片的玉米地显得格外瞩目,挺直的茎秆宽阔的叶片,还有一个个为收获而努力积蓄能量的玉米棒子。我觉得真的来到了好地方。
不过相较于努力的玉米,这里的人挣钱方式有点另类。农田里不见躬耕的身影,路边的遮阳棚下架着货摊,摆着挂着许多义乌小商品市场批发来的劣质纪念品,主人或坐或躺,两眼散漫,炎炎烈日下打着哈欠,时不时瞥一眼路过的游客旅人。在这里不能随便拍照,我偶见一个工人农民雕像群,刚拍下一张照片,远处就跑来个大妈,收取拍照费。
带着些许失望继续赶路。三个多小时后,到了闻名遐迩的壶口瀑布所在地。因身负科研任务,无暇进入景区,我们仅是临停一下,远眺那个壮观景象。我们从高处向下望,整个壶口尽收眼底,奔涌的黄河水直落而下,烟波翻腾,声势轰鸣。一时身心皆动,无憾此行。
略作停留,又上路向前。今天的考察不得地利,车行山间弯道上,路边的植被中难见枸杞,又不便停车细查。没有采到样本,满心的无奈遗憾。晚上,在山西隰县安营,陈醋香伴着美味的莜面栲栳栳,梦境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