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浙大团队领衔攻关“果实品质”科研专项


  本报讯(特约记者周炜)12月13日,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果树遗传改良与控制技术研究及其应用”项目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启动。项目将围绕“提高果实品质”这一果树产业的核心问题进行技术攻关,提出我国果实品质遗传改良与控制的系统解决方案。浙江大学农学院陈昆松教授是该项目的首席专家。
  受农业部委托,浙江大学“果实品质生物学”研究团队牵头,在调研了我国果品品质遗传改良与控制技术状况的基础上,申报了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果树遗传改良与控制技术研究及其应用”项目。近日,项目获批立项,国拨总经费为2749万元。
  “果树遗传改良与控制技术研究及其应用”项目将针对我国果树产业长期存在的品质较低这一瓶颈问题,以柑桔、苹果、梨、桃、葡萄、香蕉等大宗果品以及杨梅、枇杷、荔枝、柿等名优特色果品为研究对象,从种质资源、品种选育、品质调控和产品物流与营养等环节入手,应用现代生物学以及医学、工程科学、信息科学和食品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相应技术手段,就提高或改善果实品质这一果树产业的核心问题进行技术攻关,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示范应用,提出我国果实品质遗传改良与控制的系统解决方案。
  该项目由浙江大学牵头,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十家单位共同承担。浙江大学“果实品质生物学”研究团队近年来针对我国果树产业中果实品质的相关问题,联合相关学科研究人员,从果实品质形成的资源与遗传基础、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调控以及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与功效等系统解决方案入手,就果实品质形成的科学规律、影响因素、发生机制和调控措施以及技术集成应用等开展了研究,在阐明一些有影响的科学理论的同时,也研发了一些提高果实品质和延缓果实采后品质劣变的技术措施或体系。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设立于2006年,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支持公益性科研任务较重的国务院所属行业主管部门,围绕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组织开展本行业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浙江大学于2008年首获两项资助,分别为农学院华跃进教授主持的“核技术农业应用”和李红叶教授主持的“梨枯梢病防控技术解决方案研究与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