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因 为 热 爱




  华外记协因为有着一代又一代精益求精的记协人才是今天的模样,也因为有了记协,才让学生记者们有了更多可以展现自己价值的机会。记协的今天离不开老师们的指导,也离不开每一届学生记者的认真工作。校大学生记者协会在记协人心里是一份执着、一份热爱,更是一种信仰。
心系记协,从一而终
林晓娜,来自汉语言文学1602班,现任第20届校大学生记者协会会长。
  因为喜欢文学,所以她来了,带着她的文字梦想加入了校记协。她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着,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着。
  遇到重大校园新闻事件,深夜撰稿是常态。林晓娜说:“我在深夜写稿时,与我的伙伴一起默默地敲打着键盘,虽然我们背对着背,却能从彼此身上汲取很多力量,这大概就是记协人的默契吧。”
  在校记协成立20周年之际,林晓娜感慨地说:“记协是我大学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很幸运能与它相遇,并陪它度过20岁生日。我希望有更多热爱文字、热爱新闻和热爱摄影的人来这里找到实现梦想的种子,并用自己的辛勤与努力使它发芽成长,而记协在今后会也会继续助力华外的发展,为学校成就百年名校,校媒!”
  编辑出版学1501班的于鹏程是校记协第19届新媒体中心主任,在开始时,他是因为专业的需要,希望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所以选择加入了记协,后来他却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组织。因为在这里,他不但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更提升了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记协成立20周年之际,他想对学弟学妹说:“记协是一个以能力为主的专业组织,这里充满朝气与活力,希望每一个人都能踏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历练中不断提升,不断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全心全意,尽心尽力
李嘉琦,来自汉语言文学1701班,现任新闻采编中心主任。她已经在记协工作了一年多。只要接到采访任务,李嘉琦就会忙碌在新闻现场。最令她难忘的是今年校园田径运动会的采访经历。运动会前,她给学生通讯们分配了采访任务,带领大家到现场采访。运动会结束后,当其他同学忙着离校回家时,她继续坚守在电脑前,整理稿件,及时完成了撰稿任务。“这是我第一次带领大家一起完成稿件,我真切感受到了当好一位校报记者需承担的责任。记协的工作让我在辛苦中尝到甘甜,疲惫中感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我是因为热爱而来到记协的,我也会让她一直陪伴我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李嘉琦说。
  吴琼,新闻采编中心副主任,来自汉语言文学1702班。在大一时她通过记协的纳新了解了这个组织,后来经过一期又一期的校报,她喜 欢 上 了 新闻,更加热爱记协。
  “看到自己的文章发表到校报上,我非常激动。带着墨香的一期期校报让我感觉 自 己 的 付出 都 是 值 得的。”吴 琼说,“每次采访的师生都是在不同方面有所成就的优秀的人,通过一次一次的采访写稿,我不仅提升了采访写作水平,也从被采访者身上学到了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这种精神和思想的洗礼,是潜移默化的。与优秀的人同行,也会让自己更加优秀。”记协对于吴琼来说,是一个非常温暖的大集体,学姐对她的帮助使她心怀感激,也让她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新一届的学生通讯员们。
一份信仰,一份执着
潘美婷,来自汉语言文学7101班,现任副刊编辑中心主任。当初怀揣着对写作的热爱,潘美婷来到了记协这个大家庭。
初来记协时,潘美婷怀揣着青涩的心情与对记协生活的向往。在她遇到困难时,史冰方学姐给了她很大的帮助。潘美婷说:“史冰方学姐总是耐心地帮助我解决各种问题,她教我写作,教我人生哲理。是她一步步引导者我,使我始终保持着对记协的热爱与初心。学姐的精神也深深影响着我,我将继承学姐的精神,让记协的弟弟妹妹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汉语言文学1701班吴思凯,现任副刊编辑中心副主任。带着对文字的热爱,他满怀憧憬的来到校记协。记协是一个能让热爱文字的人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在这里,吴思凯体会到自己的文章第一次变成铅字,如何克服胆怯第一次独立完成采访任务……在这里他战胜了自己,一路成长并收获着。
  吴思凯说:“记协成立20周年,以后还会有30年,40年,从传统的纸媒到新媒体,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形式,还会有无限的发展空间。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记协一定会愈来愈好。”
  在学生记者心中,华外大学生记者协会已经不是一个部门、一个组织,而是一种信仰,一个温暖的港湾。在这里大家因为热爱文字而相遇,因为热爱新闻而成为工作的伙伴,共同的信仰使得记协变成了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
  20年栉风沐雨,20年砥砺前行。在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的注入下,未来的记协,羽翼将会更加丰满,它将带着学生记者们的新闻梦、文字梦飞向更美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