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运动吧

大学



负伤上阵 虽败犹荣黄晨曦







  编者按:10月24日,三峡大学第十八届田径运动会隆重开幕。在这深秋时节,一场充满着激情与汗水的体育盛会也拉开了帷幕,这里有努力拼搏、不断挑战自我的运动健儿;有公正严明、恪尽职守的裁判员;有为运动员呐喊助阵、击鼓助威的观众;也有高空飞舞、记录精彩的智能精灵,他们也是这赛场上最生动美丽的剪影。
  一场场紧张的赛事扣人心弦,一幕幕精彩的瞬间尽收眼底,运动会使我们齐聚于此亦为我们展现了运动的魅力。从起点到终点,从平地到高空,从开始到结束,运动不仅使我们的体魄变得矫健更为我们演绎了生命的灵动之美。历时三天的运动会虽已经圆满落幕,但热爱运动的心应当永远炽热。
运动生活 健康人生王静怡
过去,每当提及运动,大多数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大汗淋漓的身影冲向终点的画面,似乎运动已经与 “竞技”“比赛”等字眼划上了等号。但如今,人们赋予了运动越来越多的含义,运动已不单单存在于专业的竞技场,而是成为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通过运动,达到某种目的,如得到更优美的身材、更健康的身体等。不论是基于何种目的,运动已经毫无疑问地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了,运动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成为通往健康人生的必经之路。
  近日有报道显示,中国青少年的近视率高达90%,居全世界第一位,中国这样庞大的青少年近视人群让人唏嘘,通过专家的分析,青少年近视率之所以高,除去学习压力大这一因素外,缺乏运动也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又一因素,且是主要因素。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而一些做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从小学至高中,每个学校都会强制性地规定学生阳光运动时间,让学生在运动中缓解学习压力,健康成长。同时通过举办运动会来传扬运动精神,让学生们爱上运动,使运动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通过这些措施,学生们有更多的动力与意愿去主动接触运动、主动参与运动,在练习中逐渐找到运动带来的乐趣。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大多数学生对运动的热情来的快去得也快,许多人没有养成运动的习惯,也没有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更没有领会到运动需要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他们想要的是“短时间”与所谓的“即时性”,他们考虑最多的是运动能够在短时间内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外形转变。对这些人来说,运动是个可有可无的生活方式,只有当他们意识到需要运动了,才会象征性地跑一跑、跳一跳。这种行为的后果便是养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运动概念以及对于运动功利性的追求。这样带着极具功利性想法的运动,或许能够带给他们短暂的愉悦感,但更多的是给他们留下运动痛苦难熬的刻板印象,让他们“谈动色变”,甚至敬而远之,从而忽视了运动所需要的持之以恒的精神。
  运动不仅仅可以带来身体方面的健康,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代表了一种高质量的生活方式与观念。时代在进步,人的生活质量也逐渐提高。“亚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以强身健体为基本的注重质量的生活方式。
  强健的体魄是健康人生的基本,因此,动起来!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
预备,开始!随着旗帜的挥下,来自民族学院的张逸群向前进行了短暂的冲刺。一步,两步,起跳,伴随着腿部肌肉的爆发,他向前一跃,落在了沙坑之中,和别人不同的是,他向前翻滚了一小段距离才起身。“10.15米”,得知自己的成绩后,张逸群微微地摇了摇头,似乎对这个成绩不是特别满意。
  为了取得三级跳比赛的好成绩,张逸群每天都抽出空余的时间勤加练习。但是不幸的是,在比赛前夕,他的左腿在训练中不慎受伤。他的朋友都劝他放弃比赛,但一想到经过院级运动会的激烈角逐,好不容易进了校级运动会,他毅然决然地选择负伤上阵。由于他的习惯发力腿是左腿,所以左腿上的伤对他的发挥有不小的影响。
  在每一次的起跳中,他都必须要忍受住左腿的伤痛,这使得他在前两次起跳中没有跳出好的成绩。经过两次尝试后,张逸群的腿越发感到疼痛,使他不得不蹲下身揉一揉自己的腿来缓解。面对自己前两次的成绩,微微颤抖的双手显露出张逸群此时紧张的心情,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深吸了一口气,准备他的第三次冲刺。他绷紧了全身的肌肉,再次向前冲去,一步,两步,他腾跃而起……“因为这次负了伤,所以能跳出这样的成绩我自己已经很满意了,但和我准备参加运动会时定下的目标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他抬起头,坚定地望着远方,说道:“没关系,来年再战,我相信我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和梦以翼 航拍盛会徐曜冬
绿茵场旁罗列着错落有致的音响,排布着红底白面的堂鼓,助威时鼓乐齐鸣震天撼地。在这恢宏的场景中有一个小精灵,旋转着,升腾着,俯冲着,在运动场的空中跳起了一曲优雅的华尔兹。这飞舞的精灵,可不只是身姿优雅,腹中更是大有乾坤,两千万像素的摄像头,一英寸大小的CMOS传感器让它在运动会上大展身手。只见它时而通场飞行描绘全局,时而环绕摄影拍摄绿茵场地,时而又定点航拍记录精彩瞬间。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小精灵的加入,我们对运动会的记录从二维平面变成了全方位的立体记录。
  “我觉得无人机是我的第三只眼睛,他让我能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世界”,来自电气与新能源学院的无人机的操控者温竣凯说道。“每年运动会,我都会带上我的无人机来航拍运动会全景,记录大小精彩瞬间。因为有很多角度是普通的单反相机所捕捉不到的,单反相机的移动依赖于人,只能定点抓拍某些动作,而无人机就不一样了,它基本上可以做到全场拍摄,这样运动会的精彩就尽收眼底了。”温竣凯饶有趣味地说道。
  无人机操控者们和梦以翼,以镜头为笔,记录盛会,描绘青春。用这飞舞的精灵记录精彩,分享感动。
维持秩序 守护赛场邓梅
“预备”的口号喊出之后,卢广仲将发令枪举过头顶,靠近发令牌,伴随着枪口的一阵白烟发令枪发出“砰”的一声。运动员们听到发令之后,像离弦的箭一般向前奔去。经过前期的训练,卢广仲发令的动作变得越发娴熟。“发令动作很简单,但在赛场上却至关重要,因为你手中的发令枪就是全场的指挥棒,一旦出差错,估计整个赛场秩序都会混乱。”卢广仲颇有几分自豪地说道。
  卢广仲是一名来自体育学院的大一学生,谈起当裁判的经历,他表示这还是第一次在大型赛事中担任裁判。本次运动会裁判团主要由体育学院的老师及学生组成,其中绝大多数是大一学生。裁判团又分为不同的组别,有发令组、计时组和检查组等。每个组别的裁判各司其职,轮流工作,有效地维持了赛场的秩序。卢广仲说:“当好一名裁判还是挺辛苦的,因为裁判员们每天都要早起,要赶在运动员到达之前到场,布置赛场、清理比赛器械等都是裁判的工作。”
  被问及当裁判的感受时,他挠了挠头道:“因为是第一次当裁判,所以感觉挺新鲜和刺激的,但真正成为了裁判员却因为缺乏经验而觉得压力满满。”每一个裁判都必须切身践行裁判的行为准则,在每一场赛事中都得做到细心和公正,用行动证明了裁判必须一丝不苟、公正严明,哪怕是分毫之差都不能有,因为每一个微小的差距都与运动员成绩息息相关。
  起初,和卢广仲一样的新裁判员们都是将裁判工作看成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但当逐渐把握要领,技术日渐娴熟之后,觉得当裁判又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因为裁判决定着每一场赛事的结果,见证着运动员的悲喜。所以,他们都渐渐热爱起这样一份意义非凡的工作了。
  也许正因有了他们作为裁判员的默默付出,秉承着“服务赛场”的态度,整个运动会才会成为一个有序、公正的竞争舞台。
图片由裴杨荆昊 匡锐 李嘉璐 王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