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舟已行,君还在


  不久前,忽然接到一个多年不联系的老同事的电话,说想要找几个老哥们聚聚。
  当时未做犹豫就答应了。事后想想,我这般痛快答应,连自己都有点意外。
  我生性散淡,不善应酬;忌口颇多,恐扫人兴;健康不佳,不宜过食。诸如此类的缘故,养成了推拒饭局的习惯。一次大病之后,更是很少参加吃喝应酬。实在推不掉的,去了,也是干坐着,不喝酒,也不劝酒,不多话,努力笑。
  路远者先至,我第一个到酒店。十分钟后,老四到了。老四见面说我变得“挺德高望重的”。我知道十年的衰老吓着他了。不多会儿,老五也到了。老五握着我的手,愣怔了半天说:“怎么这么瘦啦?!怎么这么瘦了?!”十多年前,我和老五一样胖。
  老三来电话说,班上有事,脱不开身,大约晚一刻钟到。
  比预定时间晚十几分钟,老大到了。老大还那样敦实、霸气、精光侧漏,没多少变化,只是穿了件很时尚的皮衣,有点出乎意料,大约——他真的是发了!说话间,老三也进来了,恰好是滞后一刻钟。
  于是,握手,寒暄,点菜,落座。
  没有开场白。大家碰杯就喝。闲聊。
  东拉一句,西扯一句,有实话,也有玩笑。我听那意思,老大和老五刚买了豪宅,兴奋劲还没下去。
  果不其然,没说几句,老大就劝老三赶紧买新房,捎带着批评老四不积极买房。老四嘴上不输人,说再等等,明年买房比较合适。说着说着,又争论起到底先给自己买还是先给孩子买,老大和老五一派,老四自己一派,互不相让。
  说话间,老大和老四不停地看手机,说股市暴跌,一会儿大盘跌了三点几,一会儿跌去四点几。老大骂骂咧咧,说早卖的话怎样怎样。我轻飘飘地劝他们几句,他们听不进去。他们不知道,其实我也炒股。
  我给他们斟酒。我给他们续茶。我夸他们气色好。他们还是十几年前的样子,而且没有健康问题和老之将至的顾虑。他们身强力壮,挣钱发财,大块吃肉,大口喝酒。他们享受着人生的辉煌时段,享受着努力挣得的财富与荣誉。他们处在人群的上风,很好。
  在老大、老四、老五斗嘴争吵之时,老三和我闲聊。聊出书,聊我的一篇文章。我才知道,老三曾经读到我在报纸上的一篇自传式文章,并从中读出一份悲凉和对健康的忧虑。他一定是很担心我的健康和心态,专门找这么一个机缘来宽慰我。我也才明白,这次聚会是因我而起的!
  深知老三的为人,亦怕辜负他发起此次聚会的善意,就没和他抢着埋单。告别时,和老大握手,他居然向后抽手。再握,还是抽手!
  我猛然间就明白了,老大大概是嗔我没有埋单吧?自我大病初愈之后,这是第三次聚会,前两次是老大和老三请的。无论如何,这次该是我请。胶东人最不该在这方面有失礼数,我很惭愧。
  胶东民俗质朴直爽,讲气节,爱面子。小时年景不好,家家以求温饱为最大的气节面子,真真的叫民以食为天。过年过节,走亲串友,挎着个篮子,里面盛满了饽饽、大包子、面馃子之类的吃食,留留压压,一个正月走东家串西家,互相交换着,谁都不沾便宜,到最后走完了亲朋,还是那一篮子吃食,只是已经交换了十几家的东西。这叫“来往”。待客吃饭也很讲究。有专门领席的,德高望重,善于辞令,又会招待客人。喝酒、夹菜、吃饭都有规矩,席官前面领,客人后面随,不落差池。鱼和肉一类的名贵菜,到席上是为了“给面子”的,给客人面子,给主家面子,摆在席上,很少有人动筷,因为一个正月伺候客人就这一盘肴。
  老大是胶东人,老二也是胶东人!
  记得有个刻舟求剑的故事,教人做事要善于变通。似乎文明的进步也是沿着这条路数发展而来的。但是,也有抵抗嬗变的,比如儒家守德不移,道家绝圣弃智,佛家色空一如。在这个时代,十几年的时间足够翻天覆地了,一个人能变成什么样子都不奇怪,都有可能。但是,当我还拿着十几年前的印象去和兄弟们聚会的时候,他们的真诚还在,他们留给彼此的善良还在,他们打开彼此记忆的那把钥匙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