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记协20年,未来可期


  2013年夏天,我在周飞腾学长的带领下,进入了华外记协副刊中心,第一次开会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我坐在教室的后面,听学长开会布置任务。那时,我还是个初来乍到的懵懂新生。
  第一篇稿子见报,是参加国际文化艺术节的感受稿,文章登了校报4版,当天我拿着报纸兴奋的用手机拍下来,发给爸妈,心里想着,原来把文字印成铅字是这种感觉。
  升入大二,我转到记协秘书处,负责统计、整理稿件等工作。暑假恰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多元文化教育中心”在我校举办揭牌仪式,我申请加入采访,以校园记者的身份亲身经历了这场国际性的活动,跟会议、写报道,又兴奋又紧张,第一次参加大型活动,总有些慌乱,但好在都顺利完成了任务。活动最后,还收到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自颁发的志愿者证书,并与秦和校长问候击掌。回校时已经很晚了,我坐在大巴车上,手里握着证书,回想自己这几天的经历,觉得自己幸运之至。
  大二以后,我开始多方面接触记协的工作,采访、写稿、校对、排版,到后来的管理团队、分配任务、迎新宣传……我采访了众多师生,参加了各类活动,写了数篇文章,荣获大大小小的奖。从一名小小的学生记者,到最后记协的会长,我与记协相伴四年,记协助我成长四年,直到后来写简历,我最突出、最显眼的经历和最高的荣誉都来自记协。
  记协四年,不仅锻炼了我的文笔,更磨练了我的毅力和品格。
  我曾熬夜写稿排版,打着昏暗的台灯,在寝室的桌子上用铅笔画了擦、擦了画,一次又一次。
  我曾从深夜改稿到凌晨,在群里和伙伴们吐槽新生的文笔,大家鼓励着,打着趣完成了整整一本书的稿件任务。
  我曾三番五次,厚着脸皮联系那些不愿接受采访的学长学姐和老师,心理委屈,埋怨采访对象的不配合。这些也许是每个记协人都曾遇到过的问题,还好我都一一克服了。
  很幸运在这个团队中,我遇到了最好的老师,最耐心的学长和最优秀的学妹。直到今天,我还记着王瑜老师对我的教诲,记着周飞腾学长耐心的指导,记着赵茜、肖杨来寝室找我开会、要我“灌鸡汤”的场景。每次回想我的大学生活,在记协的日子永远都闪着光在我的记忆长河中,耀眼夺目。
  初入记协,我大一,20岁,畏手畏脚生怕惹了别人不高兴;退出记协,我大四,23岁,仗着四年的磨练,我在工作岗位中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我们相伴的时间里,它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有理想的记者,如何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今年,我24岁,记协20年,我在成长着,它也在用它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吸引着一个又一个有理想的人加入,我们都在向前走,不断进步。这是它第一个20岁生日,这是属于每一个记协人的喜悦,我们同享;接下来的每一个20年,我们也将一起见证。
  记协:祝你20岁生日快乐,愿你历经沧海桑田,依旧温柔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