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中文系 1994 级同学非常熟悉,他们进校时我做中文系主任,在他们大二第二学期时,虽然我开始离开中文系当副校长,但我还是教了他们的选修课,和他们接触较多,对很多同学比较了解;他们毕业以后,不少同学和我一直保持联系,经常交流,我了解他们毕业后生活、事业的成功乃至酸甜苦辣的情感体验;所以,在应邀参加他们于 2017 年 7 月 29 日至 30日举行的毕业 20 周年聚会活动时,我和他们一样高兴、一样兴奋。现在他们的这本《情凝九四》即将付印时,欧阳冬青等同学约我写序,我很愉快地答应了,我很乐意在这里和他们交流一些感悟和想法,我想借此机会向同学们提出如下四条建议:
首先是快乐读书。中国的传统读书观也讲快乐读书,不过那是“目的的快乐”,即认为读书的过程是苦不堪言的,要“头悬梁”、“锥刺股”,还有所谓“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同时认为通过“苦”读的过程可以达到快乐的“目的”,即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盅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总之,中国传统的读书观认为,读书的过程很苦,但读书的目的则很快乐,要通过苦的“过程”去达到(获取)快乐的“目的”。而我在这里讲的快乐读书是与中国的传统读书观完全不同的,是指要享受读书过程的快乐,就像钱钟书讲的他读书的感受是“馋猫贪吃美食”,就像林语堂讲的他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苦读”(就是说读书的过程一点也不苦),就是说要真正喜欢读书,而不是被迫读书。
其次是投身事业。同学们现在都是四十岁左右。正是干事业的黄金时期,投身事业最重要的是要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什么是“好工作”?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就是“好工作”,所以同学们不要去横向攀比。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真好”。我希望同学们都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都能感受到“真好”。如果一个人每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每天都充满工作的兴趣,每天都感到充实,那这个人的事业就成功了,这个人的生活和生命就是有意义的了。事业的成功与否不取决于最终的结果,而是取决于从事事业的过程。
再次是建设好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我们各自的港湾和身心的栖居地,因此我们一定要真心爱护家庭,重视家庭建设。过去有所谓“舍小家为大家”的说法,其实这是极左的观念,“小家”和“大家”一样重要,是千万不能舍弃的,只有把“小家”建设好了,才能更好地为“大家”。同学们四十岁左右正是家庭负担较重的时候,大家应该看到,家庭建设是夫妻双方共同的义务,要努力做到三个方面,即孝敬父母、尊重配偶、关爱下代。
第四是锻炼身体。中国人有一个误区,就是 60 岁以前都不太注意锻炼身体,60岁以后才开始锻炼身体,要知道,60 岁以后锻炼身体已经迟了,锻炼身体要从小开始,并且贵在坚持,你们从现在起就一定要重视并坚持锻炼身体。还要注意的是,锻炼身体不能变成一个外在的压头的任务,而要成为自己特别喜欢的爱好,我建议各位至少要有一门体育爱好,以前有的要坚持,以前没有的要从现在开始培养,这样大家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又享受了锻炼的快乐,也即是享受了生命的快乐、人生的快乐。
上面几个方面是我认为对人生来说颇为重要的,既是我对大家的建议,也是我自己需要努力做到的,因此也可以作为我们的共勉。
最后,我要补充一点的是,我有幸先睹为快,阅读了这本《情凝九四》的清样,我觉得编辑得非常好,图文并茂,既有历史的回顾,又有鲜活的现实,我感到特别亲切、特别喜欢,谢谢编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