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家 的 路
“回老家!”国庆节一大早,老公就高调宣布。我却有点犹豫:开车全程不歇气也得四五个小时,太长了!要不过年再回去吧?!”老公却故作神秘地说:“相信我,这次不会很久!”我将信将疑,来到车里。老公打开车载导航,原来新的高速枢纽连通,回家的路程缩短一半,只要两个多小时就能到家!“我开车,咱们回家庆国庆。”说着,老公已经打开发动机,车子缓缓驶出。“回家喽!”儿子一路很兴奋,耳边他那稚气的声音在哼唱着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我不禁热泪盈眶,无限感慨:“我的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你让我的回家之路越来越通畅,越来越宽广。”
看着车窗外的风景,思绪回到了儿时。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80后孩子,记忆中最深刻的路就是家后面那条不大宽阔的土路,在那条土路上,我一次次地往返于家与小学之间,在那里,我第一次体会到了知识的力量,那是我最初去得最远的地方。每到放学的时间,顺着那条泥巴路,我欢快地回到我可爱的家,但这仅限于天气晴朗的时候,一到下雨,那条泥巴路就变成了泥浆路,甭说孩子,就连大人都一步一个脚印,常常深陷于泥浆之中,泥巴甩得裤腿上身上到处都是,那时,回家的路不容易,求学的路更艰难。如今,村村通工程使得乡间的小道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宽阔笔直的水泥路,人们或漫步或骑车或驾车,往返于家和外面的世界,回家的路平坦了。
转眼间,到了中学,离家更远了,于是爸爸咬牙买了辆自行车,供我上学骑。每天最惬意的事就是放学回家:微风拂面,骑着自行车,骑在无为大堤那条宽阔的石子路上,抬头似乎就能触碰到蓝天白云,那是我感觉最幸福的时刻。无为大堤就是记忆中的第二条路,它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由土路变成石子路,再到后来铺上黝黑的沥青,顺畅的柏油路给大堤保护下的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希望,也是这条路后来把我带到了更远的县城,让我这个农村孩子一步步看到了外面的天地。虽然坐汽车回家至少也得一个半小时,虽然我一次次晕车,但也正是这一次次的回家之旅让爸爸更加坚定地要送我去更远的地方去读书:“见大世面!回家的路只会越来越好!”是的,我做到了,我上了大学,来到了城市,这是在我们那几个村子都想不到的事:鸡窝里飞出个金凤凰,女孩子能考上大学。条条大路通罗马,虽然我的这条求学路颇具艰辛,但也让我一次次地更加坚定,回家的路就在脚下。大学四年,体验到了芜湖长江大桥带给我的便利,见证了高新大道的开通。四年后,我来到了安徽淮南,在安徽理工大学当了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回家的路更远了,但我从不后悔,我要在这里,教书育人,不忘初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一开始的回家之路并不轻松,毕竟跨了几个市,每次都要倒两三趟汽车,早上出门,下午才到。改革让日子越来越好,2010年我们购置了第一辆汽车,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开车回家的情景,兴奋谨慎,四个多小时就到了,虽然有点累,却很开心。如今,改革开放四十年,一路走来,回家,已经越来越轻松了。乘坐高铁,一个多小时就能到县城。自驾,两个多小时也就到了。改革,我痴恋着你的容颜,追逐着回家的路,我们一起牵手向前......
“妈妈,妈妈,到了”忽然听到儿子的呼唤,我一回神,啊,原来已经到家了!真快啊,小镇的街道上到处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爸爸妈妈也早已站在路边等着我们了,回家真好,让我们一起为伟大的祖国庆生::“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我们永远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