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我的心路历程- 师院悟语

  千里迢迢,我从山东来到陕西,所为求学。
  渭南师范学院,说实话,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甚至在网上查到自己被调剂到这儿时,我还不知“渭南”在何处。当然,这或许只能说明我的孤陋寡闻。
  一下火车,看到火车站的脏乱,我心里顿时凉了几分,对这个即将生活学习四年的陌生城市有了成见,觉得处处不好,处处碍眼,处处让人反感。乘迎新的校车到了学校,虽然看到的是新的楼群、新的设施、干净整洁的校园、朝气蓬勃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笑脸,但我却强迫自己去寻找细微的不足之处,想借以“证实”内心对这城市对这学校的不满与批判。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校时间越来越长,我内心深处对学校的不同看法也在斗争着且不断变化着。一方面,学校的许多好,都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眼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启人心智的演讲报告,知识渊博的老师,浩如烟海的书籍……但另一方面我也极力去找一些“阴暗面”来搪塞自己:牛皮藓般的杂乱广告,明目张胆的盗版书籍,勾肩搭背的学生情侣,时有发生的失窃事件……我不知道如何在心里客观地给学校定位。
  现在想来,我是不愿抛弃心中已有的成见。那种想法能带给我一种虚假的满足感,使我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着通过在心里对学校进行批判而发泄不满的一种病态的快感。
  矛矛盾盾中,大一上学期结束,经过短暂的寒假,我们进入了大学第二学期。有人说“喜跃龙门大一骄”,从山东来的眼高于顶的我本来也是带着一身傲气的,总觉得以自身之“才”来如此之学校当真是埋没明珠。但现在,经过半年大学生活的洗礼,我似乎已经明白了一些什么,却仍不愿承认这学校的好。
  开学第一周,周三,阳光明媚,我同许多人一样抱了被子去宿舍楼下晾晒。上百条被子在风中招展,煞是壮观!收被子时,被子却不翼而飞。我于是很气愤,写了几张“寻物启事”张贴出来。这是我最后的希望,对被子的希望,对学校的希望。周四,一天无消息。夜深,就在我那根希望之弦即将绷断时,两位抱着被子的学长敲响了我们宿舍的门。
  从几近绝望的崖底到喜悦的巅峰,“我发现这学校比我原本想象的要好千万倍”,我这样发短信告诉远方的同学。我对学校的感觉,怎么说,如挣断纤绳的氢气球,扶摇上青天。
  万物复苏的三月间,桃花似颜,柳絮如烟,不冷不热,最堪拥被高眠。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天,适宜的气候,最易让人睡懒觉。那天早上,我特意早起打算在教室里读会书。我向一号楼教学楼走着,走过五号楼东侧,没有了视线的遮挡,整个广场尽收眼底,我惊呆了!“学海”广场,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学海”,上百,不,几百名学生在广场上晨读,声音会在一起,传入我的耳中,我的心突然猛的跳动了几下。我感到一种雄壮,我看到一种希望,我的心震撼了,为眼前的情景,为渭南师范学院一个普通的清晨的情景。
  我向来以为,一个学风浓厚的,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的学校是最有前途的,最有希望的,我先前之有成见于学校也很大程度上由于听说学校学风不浓。现在,我的一点点偏见彻底的没有了。烟消云散,我看到的是一轮金黄的太阳,用其光芒给师院的未来镀上了一层灿烂……
  (记者团王仕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