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4年9月15日正式创刊,截至2018年10月31日,《江西财大报》总共出报878期。改革开放以后,这份见证了江财风雨兼程、办学历程的校报,1984年创刊至今,数十年如一日为江财人点赞,也培养了一大批校园笔耕者,成为江财重要的思政工作阵地、校园文化阵地。翻阅这份常做常新、历久弥新的校报,就像打开一坛陈年老酒,香味扑鼻而来,那些至今鲜为人知的往事又映入眼帘。?
现在的《江西财大报》,最早名叫《江西财经学院》。校报创办之初,直接以大学之名为名,报名上并不见一个“报”?字。这大概是那个年代高校校报命名的通用做法。这种做法,至今仍有所见,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校报,现在也还是直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校报更名为《江西财院报》,始于1986年第一期(总第33期),校报出版时间为1986年2月23日。校报改名,与上年年末发生了“全院师生员工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有关。1985年12月27日至29日,我校隆重召开了复校后首次党代会——中国共产党江西财经学院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大会号召“各单位都要紧密联系实际,采取有力措施,贯彻大会精神,把自己的工作搞得更好”。在首次党代会上当选为江西财经学院党委副书记的姜新春同志,此前担任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因此,党委宣传部所办校报反应迅速,迅速更改了报名。
事实上,直至1986年1月15日,校报仍以《江西财经学院》的报头出了一期报纸(其中用两版篇幅刊登了首次党代会的相关报道与领导讲话),但学校党委宣传部和校报编辑部并未将这期报纸算着1986年第一期,而是把它列为1985年最后一期校报。
换言之,昔年新气象,校报编辑部是以《江西财院报》开启了崭新的1986年。
《江西财经学院》这个报名,最早采用的的原江西省省长邵式平同志的题字。1958年,我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时任江西省省长邵式平同志题写了当时的校名“江西财政经济学院”。1978年,我校正式复校时名叫江西财经学院,校名比原先缩减了两字。尽管如此,复校后的校牌仍是截取邵省长原有题字而为之。这一题字,后被校报报头所采用。
校报更名《江西财院报》后,报名题字多有变更。1986年首期《江西财院报》报名题写者繁体、简体字并用,写成了《江西財院报》,后又觉得不妥而尽用繁体重新题写一遍,校报从1986年第二期开始采用了这个全繁体字版报头。
1992年9月20日出版总第136期《江西财院报》开始,报名由时任江西财经学院院长宋醒民同志题写。从本期开始,校报采用激光照排技术印刷。另外,宋院长这个新题写的报名在使用过程中,校报编辑部一度改成竖排法印刷,置于头版右上方。但是,仅见1992年10月20日总第143期、1992年10月30日总第144期如此处理排版。宋院长题写的报名,校报一直使用到1996年6月20日(总第235期)。1996年5月16日,我校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更名为江西财经大学。同年6月30日,校报(总第236期)正式更名为《江西财大报》并启用了新的题名。
自从校报问世,“创新”二字便贯穿办报始终,融入了校报人的血液。譬如,1987年2月25日出版的《江西财院报》第一期,报头和刊发的重要稿件标题、篆刻作品以及第四版“才苑”副刊配图都套了红,增加新年喜庆气氛。这种做法显得颇有点空前绝后,之前与以后都不见。
我们的校报创刊伊始,就创办了“才苑”副刊,放在第四版。创办副刊,对校报来说是一大创新,但创新远不止于此。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校报人借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节目做法,?1986年3月16日出版的《江西财院报》第二期“才苑”副刊开办《献你一歌》栏目,每隔一期刊发一首流行歌曲以飨师生,首次刊发的是《望星空》词曲。后来,“才苑”副刊又陆续刊发了《奔向爱的怀抱》《我多想唱》《血染的风采》《月朦胧鸟朦胧》《月亮代表我的心》,期间还连续刊发了1986届毕业生创作的毕业歌《离别的情思》,和1983级国民经济计划专业班熊平原等同学创作的献给教师节的歌《伟大的形象》。“才苑”副刊《献你一歌》栏目只开办了一年,之后再无此专栏。
但是,“才苑”副刊仍会不定期刊发各类歌曲。譬如,1988年春夏之交中央电视台电视连续剧《便衣警察》热播时,主题曲风行大街小巷,这年3月25日出版的第三期校报副刊便及时予以刊发。当年第二期校报副刊还登载了德国民歌《迎春曲》。人们从1989年上半年第一期、下半年第一期的副刊上,又分别看到刘申五词、唐伟南曲《依然是分离》,和根据录音整理的《百色起义》主题歌见报。最后一次再见校报刊发歌曲,是2002年11月20日(总第406期)《江西财大报》发表了我校胡建华同志作词作曲的《江财人》。
1986年9月15日下午,学校党委宣传部组织召开《江西财院报》创刊两周年座谈会。与会者对当时已经两岁的校报既有热情的鼓励,又有殷切的期望,其中校报记者刘雨田建议校报“充实编辑力量,缩短出版周期,尽早把半月刊改为旬刊、周刊,使今日新闻不至因为出版周期长而成为‘昨日黄花’”。1986年10月12日出版的《江西财院版》第十二期第二版详细刊登了座谈会细节。校报人从善如流,听取了座谈会上的意见,出版周期不断提速,最终改为了旬刊。
校报不仅出版周期缩短了,而且努力扩大了信息量。2006年,《江西财大报》第一期正式由昔日小报变为对开大报,虽说每期仍为4个版面,但信息量此前翻了一倍。
回顾过去30多年办报历史,在历届校党委、行政的关心与支持下,校报创新始终在路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陈出新、历久弥新,成了《江西财大报》报人不变的初心。党的十八以后,为了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2013年11月20日,《江西财大报》头版正式开辟评论栏目《蛟湖论坛》,每期刊发一篇锐评迄今已坚持将近5年,成为新媒体时代国内高校校报苑囿绽放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