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听一场宋朝的梨花微雨

这样,就这样,让我平静地看着你,看那段消失的汴京遗梦;

这样,就这样,让我细细地描摹你,绘那段东京的锦绣年华;

这样,就这样,让我淡淡地听着你,听那场宋朝的梨花微雨。

窗外的雨噼里啪啦地拍打在门口的芭蕉树上,没有春风化雨的温柔,没有江南烟雨的细腻,却如此地扣人心弦,引得无数遐想。同样的雨夜,同样的惆怅,我和那个千百年前听雨的诗人 --蒋捷,于雨中相逢。

自是年少风流,杏花吹满头,年少的蒋捷诗意豪情,心中有万分澎湃。他说:“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身为一位多情才子,于多情雨季,只有将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方能不负这一腔热血。与好友话古谈今,指点江山,有佳人在侧,红袖添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肆意豪情。就连那听雨,也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丝毫不会被雨的凉意所消融。红烛罗帐,那如水柔情,如风身姿,也将少年的心融化了。“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眼看着这繁华的汴京,他不觉沉醉于此。

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壮年的蒋捷,已是几经风雨,几多坎坷。他说:“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身世浮沉雨打萍,少年的壮志难酬,祖国的风雨飘摇,听那泠泠的丝雨,黍离之悲顿时涌上心头。他在心里暗自感伤:远处江阔云低,归去的雁儿分明是在叫我一同归去。西风起时,想念家乡鲈鱼的季鹰都能辞官还乡,那我何时才能归到故里?于是天边的孤雁,在那落鸿断声中碎了大宋的繁华一梦。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已然垂垂老矣的蒋捷,放下了年少的梦想,过着独自隐居的生活。他说:“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匆匆岁月就此别过,从此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他走进僧庐,少年的轻狂,壮年的漂泊,到了晚年才真正的释怀。僧庐孤灯伴晓霜,独眠人起看残夜。“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雨打湿歌楼,雨打湿客舟,雨打湿僧庐,却没有打湿你的心。“遁迹不仕”这四个字概括了你的后半生,一生归隐未出,再见到你,已是青史书里的寥寥几笔。

窗外的雨停了,空气里氤氲着新雨,夹杂着泥土的气息。可是,蒋捷,他一生中的雨啊,却是从未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