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我的大学 我的路


  2008年,2018年,10年。10年前,我很荣幸参加了母校的50周年校庆活动,熟悉的场景,熟悉的背影,历历在目,铭记在心。那一年,我大三,这一年,我奔四。
  2006年夏天,一个别人眼里就会调皮捣蛋的“坏孩子”,收到了大学的“通行证”。对于一个农村娃,祖祖辈辈没有进过高等学府的人来说,这就是足以改变人生轨迹的天大的事。那晚,这个捣蛋鬼收起了顽皮,一本正经的把录取通知书看了又看……是的,大学的召唤,让他瞬间长大了。
  母校的接纳,教会了我知识,开阔了我眼界。给我这个“路路”,打开了通往知识殿堂的“路”,也让我找到了走向未来的“路”。虽然这路上也会有坎坷、也会有荆棘,但是有母校宽广的胸怀、坚强的后盾,成长之路上的我始终不觉得孤单,始终脚步铿锵、大步前行。
  四年芳华,青春岁月,经历过就没有遗憾。四年的学生干部,让我学会了责任和担当;广泛的兴趣爱好,让我知道原来大学也能如此绚烂多彩;5.12汶川大地震后的支教和志愿经历,让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什么叫“大灾大难后必有大爱”。
  四年时光,白驹过隙,短暂也能成为永恒。通榆校区的一草一木,见证了我从依赖到独立、从青涩到稳重、从稚嫩到成熟。一个个美丽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一生的至宝。
  记得第一次见到我们班主任,那是开学报到的第二天,他叫苏华伟,一位武术散打专业老师,一位老实敦厚,为人正直的西北汉子。四年里,我“偷师学艺”不分课上课外,把他身上艰苦朴素、热情真诚、与世无争而富有正义感的品质“一网打尽”。作为“惩罚”,他也让我干了四年的“苦差事”——班长。四年的班长经历,让我尝遍了“酸甜苦辣”,增长了集体和大局观念。感谢你,老班,你让我内心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不但不挤,反而更充实。
  心里的“人”更多了,舞台自然也就更大了。大三刚开学,我第一次主持学院的学生会工作。团总支张生龙老师虽然已经很用心地提前为我做了思想工作,教我方法,给我鼓劲;但是在第一次
集体活动上,还是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统筹协调,沉着冷静”这是张老师对我说过最多的两句话。体育学院2009年迎新年联欢晚会,全校师生寄予厚望的一台晚会,演员和工作人员200余人,南苑大礼堂更是座无虚席,就是这么一个重要的晚会,中间出现了一些“小插曲”。在我急躁、抓狂、无助的时候,张老师沉着冷静,统筹安排,不动声色把问题一一化解,感谢老师现场执教,因为有你,现在的我才会镇定前行。
  2008 年汶川大地震,震痛了所有人的心。2009年暑假,我很幸运很够参加学校组织的灾区支教活动。虽然地震已过去一年,但是震后“后遗症”依然很严重。记得我们走到北川老城区上面的山坡上,看到的是一个县城被地震产生的泥石流直接给掩埋了,偌大的一个县城,就这样在地球上“消失”了。所有人不说话,静静的看着远方,我的心被震撼了。带队的校团委孙玉峰书记对我们说,你们很快毕业都会走向社会,以后无论在那,一定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人改变不来大环境、大自然,但可以先改变自己,感染身边的人。
  像这样的感动时刻还有许多许多,第一次蒋荣教授教我写的论文,第一次祁龙祥老师对我的帮助,第一次孙飞老师告诉我怎样打网球,第一次对着党旗宣誓,第一次抱着室友嚎嚎大哭,等等,数也数不清。正是有了这些感动和美好,才汇聚起了我们实现青春梦想的动力。
  时光匆匆,盐师总有层出不穷的优秀学子。虽然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一定会为成为最优秀而不断努力;虽然成长路上我不是跑的最快的,但我一定会为跑得最快而不断加速。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新时代、新征程、新梦想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亲爱的学长学姐、学弟学妹们,无论今天的我们,还是明天的你们,新长征路已经起航,希望我们时刻牢记“为什么而出发”,始终把个人梦想汇入时代洪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相信我们人生一定会更加绚烂、更加精彩。
  青春不息,奋斗不止。这就是我的盐师,我的大学,我的路。